供需关系决定成长

2.3 供需关系决定成长
这个公式继续往上逆推,就该解决成长的问题了。
所谓成长,就是赚更多的钱,简单粗暴吧。
要赚更多的钱,就是卖出更多的东西,要么更高的价格。
总之啊,就是供需关系。
为了方便,我们横着画吧:
过去我抢到了1斤重的蛋糕,现在我抢到了10斤重的蛋糕,这就叫成长。
企业好像是卖蛋糕的,那么原来我只能卖出1斤蛋糕;现在我能卖出10斤蛋糕,这就是公司的“供需关系”的增长。
企业是微观的,宏观的东西其实并不重要,宏观环境好不好,关我什么事?我去年卖蛋糕每个月赚1000块,现在每个月赚1万,这就是我的成长。宏观经济不好?那只会显得我更牛。
本节的观点就是,企业的成长,在于企业能卖出更多的东西,也就是,属于这家公司的微观供需关系的增长,对不对?
老规矩,至于怎么增长,交给下一节。
2.4 竞需关系
整个市场供需关系,分成两大部分,供给部分和需求部分。
供给部分,有多家企业竞争,构成竞争关系。
因此对于我的这家公司而言,受到两种力的影响,一种是市场的需求,一种是同行企业的竞争。
要么市场需求增长,要么我能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也就是说,公司的微观的需求,是“市场需求”和“我和同行竞争”之间的合力。
如果市场需求增长,那么公司很容易获得成长;如果我处于竞争优势,那么也能获得增长。
巴菲特的护城河,还有行业的意思。当这个行业谁都能进入,那么竞争会变得激烈,那么“我的市场份额”就可能变小,我需要警惕。
总之,公司需要仔细分析未来的市场需求,以及同行竞争,以确定公司未来的“蛋糕”能不能变大。
2.4 需求与竞争
再继续逆向推理,怎么确定市场需求能继续增长呢?
我在第一部分里,用了多个例子,例如“电影院数量增长,所以对电影的需求确定性增长”,“智能手机的增长,手机配件确定性增长,手游确定性增长”,“淘金热,水和铲子的需求确定性增长”等等。这里要注意的是,要有确实的证据,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要有“实锤”。
譬如法官判案,要有证据,要铁证如山,才能定案。
欠钱不还的,要有借条;
杀人越货的,要有指纹DNA凶器之类的;
南京彭宇案之所以引起那么多争议,就是因为法官用了很多的逻辑推理,却缺乏关键证据。如果有个行车记录仪的录像,那么谁也不敢有半点质疑。
逻辑推理要短,一眼就看得出来的那种。
发生牛奶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以后中国人就不喝牛奶了?
塑化剂事件之后,中国人就不喝茅台了?
动车相撞事件之后,中国就不发展高铁了?
答案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就企业而言,需求是第一位的。巴菲特喜欢消费股和银行保险股,因为这种企业永远都有需求,不容易被替代,不容易被颠覆,需求最为稳固。
而产品的质量,反倒并不是最重要的。柯达胶卷、诺基亚手机,直到倒闭的那一刻,质量依然很好,只是遗憾的是,市场不再需要它了。
对于公司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需求的增长,最好的莫过于需求的爆发性增长。而判断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我的系统里使用的是“逻辑”。
至于竞争关系,也应该是很容易判断的。
关于竞争,在第一部分讲过两种,一种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一种是通过创新避实击虚,规避竞争。这两种,其本质是力量的对比,我在后面“力量的对比”中再做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