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案例分析

第三章 案例分析
做任何事情,第一步,是要找到它的原理;第二步,是根据原理来形成具体招数;第三步是反复练习,以便于实战。
我们中国学生考试的秘诀是“刷题”
我这里用几个不同的案例,来分析这套方法管不管用。这几个案例,既有基于未来的,也有过去的;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一套好的方法,应该既能解释成功,也能解释失败;既能符合过去,也能符合未来。
这套方法一共就两大步:第一是低买,即股价要有一个下跌;第二步是价值成长,而价值成长是“公司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即行业的需求和产业的竞争的“竞需优势”。
本分析倾向于框架分析,请原谅数据均不准确。
开始之前我们先看两个小故事:
《按图索骥》伯乐的儿子把父亲用经验写的《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相马的本领。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他想:“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于是他去对他的父亲(伯乐)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蹄子有点不够大!”伯乐知道儿子很笨,被他气得笑了起来,说:“你找到的马太爱跳了,不能骑啊!”
《九方皋相马》
穆公问伯乐,有可以接替他相马的接班人吗?伯乐就推荐了九方皋。
秦穆公命九方皋寻找千里马。
三个月后,九方皋说找到了。秦穆公问是什么样的,九方皋说是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命人去看时,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
秦穆公很生气的召见伯乐说,你推荐的人连雌雄颜色都不分,怎么会相马呢?
伯乐叹曰,九方皋所看见的是内在的素质,发现它的精髓而忽略其他方面,注意它的内在而忽略它的外表。
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方法,是比千里马还要珍贵的。
马到,果然是千里马。
很多人分析股票,从公司的财报、市盈率等开始分析,其实一开始就错了。
股票分析,第一步一是价格分析;第二步,是价值分析,而价值分析,怎是由供需关系和竞争关系共同决定。
纯理论比较枯燥和抽象,有一些分析,例如怎么分析需求,怎么分析竞争,是讲不清楚的。在实际案例中,也可以更加具体更加清楚。
我所选的案例,要么是我亲身经历的,要么是诱发我深入思考的。您也可以写一写自己所经历的案例。
股票是先知先觉者赚后知后觉这钱的游戏,而逻辑先于事实,因此分析股票,本质是逻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