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发展:中国的食品安全终究要靠大品牌解决

标签:
双汇食品股票毒豆芽 |
分类: 好股收藏 |
这真是一种绝妙的讽刺或者是一种悖论,双汇的瘦肉精事件不得人心,可是,中国的食品安全,恐怕终究要
靠双汇这类大的企业来解决。
同期的除了瘦肉精事件,还有毒豆芽事件,豆芽是中国人常吃的一种蔬菜,我碰巧非常了解这个行业的秘密,豆芽的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一类特殊的细菌,很容易引起腐烂,所以要使用大量的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同时还添加生长素,其实生长素完全属于无害的物质,但是大部分消费者是不懂得,一听到什么什么素就害怕。)豆芽很容易变质,所以需要添加防腐剂(强致癌物质),所以买的豆芽放好几天都不坏;为了豆芽看起来鲜艳白亮,需要使用漂白剂,所以有毒的东西看起来总是那么水灵灵的鲜艳靓丽顺眼。
一位卖豆芽的对我说:“自从生产豆芽之后,我再也不吃豆芽了。”
据我所知,豆芽行业要比双汇的猪肉问题大多了,事实上整个豆芽行业基本都是小作坊在生产,因此几乎所有的豆芽都有问题。
但是毒豆芽的问题不了了之,因为豆芽都是小作坊生产的,缺乏品牌,缺乏大的企业。食品监督难有作为,除非你不吃豆芽了,否则就得接受毒豆芽的摧残。
几乎所有的小作坊生产的“毒豆芽”、“地沟油”、“毒牛百叶”、“毒海蜇”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并非所有的小作坊都不好,当然有比较诚信的小作坊,可是在竞争激烈、化学药品极其发达的今天,小的企业往往存在监督缺失的问题。
从经济学来开,唯有因惩罚所遭受的成本损失远远大约非法获利的利润,企业才会选择停止造假。
瘦肉精事件爆发之后,双汇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有品牌的企业会非常的爱惜自己的品牌,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往往不如招致的亏损大,因此造假往往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在企业出了这种事情之后,企业一般会加大监督的力度,因为这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所以作为消费者,事情一旦过去,要想吃的健康,恐怕还要买双汇的猪肉和火腿。
三聚氰胺沸沸扬扬一阵子,现在你去超市买牛奶不还是要买蒙牛和伊利?
作为投资者,从蒙牛和伊利的三聚氰胺事件看来,当时股价都发生了暴跌,可是然后就是连续多倍的上涨。
巴菲特说,一个优秀的企业遇到危机事件,只要能挺过去而不倒闭,往往是很好的介入时机。
蒙牛如此、伊利如此、双汇也是如此。
历史上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都是经历了重重危机才最终发展壮大。
猪肉是在中国人的食品消费中是最大的一块,而双汇则是其中份额最大的一个企业。
前期双汇经过重组,把很多优质资产置换到上市公司中,因此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碰巧出现的这件事情,则给与了半价买入的时机。
唯一遗憾的是那个大股东保护价,如果双汇能跌破56元,跌到个30来元,该有多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