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一些楼盘存在所谓“超高退房率”的现象而被媒体关注,认为有“假按揭”的嫌疑,不过依照我来看,历经2008年至今的房价大幅下降,出现“超高退房率”并不奇怪。
“假按揭”曾经在九十年代出现过大案,不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法律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出现“假按揭”的重要前提是“银行内部审贷人员和开发商串通”才有可能,从现在商业银行普遍的内部责任监管机制的加强,及风险评估的客观性流程来看,这种传统串通“假按揭”的可能性已经极低。
那么为什么还出现多个楼盘反常的“超高退房率”现象呢?
2008年以来,一手项目的预售价格持续走低,一般来讲客户购房首付只要2-3成,若房价下降超过3成,客户理论上毁约风险将极大增加,从全国主要城市的新房预售价格变动来看,比2007年最高点房价下降超过20%以上的不在少数,而除了个人购房以外,大量的境内外机构也参与了大宗买房行为,房价下降带来的交屋难及退房多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从二手市场来看,房价的持续下降也带来了买卖双方的诉讼纠纷大幅增加,退房比例也大幅增加。由于目前市场总体仍旧在2009年处于调整之中,预计陆续有楼盘继续降价,因此估计“超高退房率”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退房率”走高将对银行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令银行风险提高,这就是为什么之前银监会在银行开展所谓“压力测试”的主要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