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读谁为大(文化快评之十五)
(2014-01-15 11:36:07)
标签:
网络阅读传播方式 |
分类: 文化快评 |
前天,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公布了2013年阅读基地的营收情况,结算下来,这一年,阅读基地总计收入38亿,其中订户为十四亿,其余皆为包月阅读。这个情况最终说明,在当今网上阅读和所谓的数字出版方面,中国移动还是最大的赢家。
自从出现网络写作和阅读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块极大的肥肉,所以,很多企业都纷纷介入,有的从事内容开发,有的从事搭建平台,试图囊括各种内容,也有的则以盗取各种版权在网络上非法传播为业。政府和相关的出版机构也希望能介入其中,但是,多数情况下,都由于政府和所谓的事业性单位缺少明确的投资方向,同时也缺乏起码的市场操作手段和能力,所以,更多地还是停留在一般号召和无效的扶植上,实质性的成功范例并不多。而在全国的几家民营的互联网企业当中,则出现了激烈的竞争。竞争的初级阶段,大家都认为“内容为王”,所以,都斥资大批收缴作家作品,甚至组织作家写作。以盛大为主的经营者认为,任何时候都要首先掌控作品的版权,只要版权在握,就等于企业具有的资产和资本。盛大这样做也苦苦经营了那么多年,但实际上创造营收最大的还是以搭建最佳平台为主业的中移动胜出。以盛大版权在握的四川德阳的小作者李勇(笔名天蚕土豆)所写的《斗破苍穹》为例,这个作品尽管是在盛大网上(起点中文网)亮出,但是,主要的传播渠道还是中国移动的阅读基地,结果,年终结算,营收超过三千多万,以盛大和移动五五分账的形式结算,中国移动还是拿走了半壁江山,而移动之所以能盈利的基本条件就是因为他拥有最佳也最为普及的传播渠道。
从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公布的阅读清单来看,在所有收费阅读中,我国文学的主流作家作品几乎没有位置,换句话说,也就是所谓的严肃文学,无人阅读。这个情况也是我们需要很好思考和研究的。事实上,在所谓的纯文学和严肃文学领域,我们有多少行业多少作家批评家所花费的力气很大,投入的精力也很多,但就市场效果来看,完全不成正比。很多在文学圈子内被叫好看好的作品在网络阅读中几乎没人听说过,也没有人关心这个问题。尽管市场不是评价文学价值的唯一方面,但是,这种无人问津的局面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我的意思是,需要我国的文学界批评界和出版界很好地坐下来把这个问题研究一下。
我国社会正随着改革不断地深入,出现了急剧的社会转型,在这个时期中很多事情都不是按照我们事先想好了的方向去发展的,而是建立起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未来中国社会究竟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我们的文化语言文化概念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做一个很好的研究。总之,我们的文学既不要随波逐流,但也不要做阻挡社会进步,看不到社会前进的瞎子式的发展,要平衡好这两个方面的情况,需要我们从事这些领域内的很多专家作家以及企业家共同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