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熟悉,而是深解 姚鄂梅小说《狡猾的父亲》赏读
(2013-02-22 15:43:10)
标签:
姚鄂梅 |
分类: 作家研究 |
因为要与韩国出版社联合编辑《2012年中韩最佳小说选》,编辑选定的小说中,有姚鄂梅的短篇小说《狡猾的父亲》,拿给我看了,我觉得这个小说写得实在好,如果要我把对这个小说的赞美总结成一句话,那么就是我这篇评论文字的标题了。
这个小说,写一个丧了妻的男人与三个儿子之间发生的事。这个男人就是所谓的“狡猾的父亲”。这个父亲原先是在农村的,毫无依傍,就以自己勤劳吃苦耐劳的性情能把三个儿子养大成人。三个儿子也谈不上有多大出息,但是,都是受过很好地教育,现在都成了城市人这一点父亲还是有功劳的。三个儿子的母亲已经去世,留下个老父亲独自生活,他的生活费由三个儿子分别出资赡养。在母亲的葬礼上,本以为父亲应当难过的,可是他却蹲到路边上去和路人说闲话去了,儿子们偷听了,原来是在为隔壁的保姆介绍所里的女人们出主意,让她们去卖菜也不要做保姆。甚至还在动员其中的一位可以与他合伙过日子。母亲在世的时候,老两口经常闹架,互咒对方不得好死。三个儿子已经在父母的吵闹声中养成了不动声色的习性。即便如此,父亲还是过着家里什么事都不会做,全靠妻子照顾的日子。现在妻子离世了,等到几个孩子回到父亲的住所的时候,家里却传来了饭菜香,一个丰润皮肤微黑的女人正在厨房里忙活着。父亲叫她一起来吃饭,可是女人就是不肯,死要躲在厨房里忙活。
在母亲去世前一年,父亲就找到了一个在一个单位传达室做收发和门卫的工作。有一份微薄的收入。现在母亲去世了,孩子们经过商讨,还是决定从这个时间开始,给父亲的账户里每个月交钱。由于父亲身边出现了新的女人,孩子们起初不是很愿意交这个钱了,因为他们不愿意抚养那个跟他们无关的女人。可是父亲的态度确是不容置喙的,继续交钱。而且并不多要。
经过一段时间,儿子们回家,却听到父亲大谈国际形势,话到最后,却是说出了现在的物价涨得实在过快,希望儿子们增加给父亲的钱。儿子们对父亲的这一番心思感到刮目相看。
三个儿子其实也都面临着各自的生活压力,增加孩子,还有两边的老人需要赡养,情况也不是都很好。父亲来儿子处走动,看看儿子们的生活,心里也不是很心安理得。儿子要留父亲住下,父亲却坚持要回去。大儿子无意间发现父亲又有了新的女人,俨然就像是一对新谈恋爱的男女,十分幸福。
大儿子生日,接到父亲送来的贺卡,上面题写着“遥贺吾儿四十九岁生日大喜”,儿子清楚,这是父亲在提醒自己怎么不给他过生日。因为父子俩生日是在同一个月。在儿子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很实在的人,没有什么俗套,想要什么就是什么,连一点掩饰都没有。
很快,二儿子的家庭出现了问题,要和老婆离婚,还要搬回到父亲所在的小城去住,本来大儿子以为父亲不会欢迎,可是,没想到,父亲很欢迎二儿子回去。结果,二儿子由于离婚情绪不好,经常夜不归家,浑身酒气让父亲不停地给大儿子告状。还埋怨二儿子连生活费也不给他。最小的儿子也拒绝再支付父亲的生活费了,因为小儿媳妇带着孩子去了父亲那里,如果还要我们支付生活费,那么就把小儿子放在父亲那里,父亲因为害怕养孙子,赶紧放弃要求了。父亲再次来到大儿子家告状,说是二儿子只要和父亲一吵架就跑出去不回家。至于生活费,早就把他住在父亲那里的费用合二为一了。原来是二儿子又恋爱了,带着女朋友回家,却得到父亲的揶揄。父亲认为还不如前面的那个妻子。父亲告状并非是二儿子的对象有什么,而是二儿子要想把父亲的住处当做自己的新婚房子。结果,父子两个各怀鬼胎,二儿子说,因为父亲又有了新的女人,都睡在一起了。让他看了觉得恶心。而父亲认为儿子找女友的目的就是想要侵吞他的房子。大儿子儿媳都想劝说父亲,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可是,父亲却说,你们不要以为我不是活在当下的人,我也是活人,我还没有死,我也一样有私心有野心。更何况,我还是一个健康的男人。父亲还说,我的前半生功德圆满了,养活了你们几个,可是,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也想好好地活着。你妈一死,我就有这个想法了。
父亲突然问大儿子要了一笔钱,这个钱的数字大约等于半年要交给父亲的生活费。大儿子也没问父亲想要干什么。不久,端午节,父亲这次要三个儿子都回家过节。儿子们媳妇们都担心父亲是不是想要说和什么人结婚的事情。结果大家去了,父亲那里果然有一位比大儿子还要年轻的姓古的女人,父亲告诉几个儿子,他本来想和这个女人结婚的,可是到民政局一问才知道他当年和几个儿子的母亲都没办结婚手续,所以这次也就不办了。同时,父亲宣布,他准备搬回乡下去住了,儿子们给他的生活费要是在城里不算什么,可是到了乡下可就算是宽裕了。他这样就不担心这个年轻的女人因为生活苦而跑掉了。
又过了一年,姓古的女人打来电话说是父亲患了肝癌,力气全无了。大家都赶回去,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对一直照顾他得女人说,你真是好人。女人说,我为别人好,就是希望将来能有人对我好。儿子们埋怨父亲为什么这么晚了才告诉他们得病的消息,父亲说,告诉你们你们也没办法。儿子们还是说,再怎么说也可以住到医院去,总比这个连个厕所都没有的土房子好。父亲说,有了她照顾,不比医院好?儿子们最后问父亲,你要是死了,我们怎么对待这个女人?父亲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地说了句“忘掉她”。
我之所以花那么大的篇幅来重写这个小说,是因为觉得这个小说把人物写得实在是太真实太深刻了。小说最大的优点是,毫无做作之处,就像是在说着一个亲人的故事一样,连一点虚伪的掩饰都没有。小说中的人物父亲这个角色刻划得尤其有力。这个没有多少文化,内心极为坦率的老人,面对着亡妻、面对着亲生儿子的计较、面对着一个又一个新换的女人,都是那么真实那么勇敢地活着,他对自己剩余人生的较真体现着他对他前半生的某种批判,在新的时代里换来的新的生活态度一定要设法去实现一次,尤其是,他说自己还是一个健康的男人的时候,那种对某种男人所特有的欲望的渴求,那种在儿子面前既要保持面子又要把事情说明的那种欲言又止的态度可以说真的是恰如其分,入木三分。小说中出现的几个女人,我认为也写得好,第一个女人就是在厨房里忙,因为处于和老头子合伙过日子,所以对和老头子是否建立多么稳定的家庭关系不抱希望。姓古的女人,更是一种不见其人,却深感其人的感觉这个女人连个肖像描写都没有,但是,她那种希望自己能以善行换取未来人生的态度隐约中透射出她的前段婚姻和人生都是过得很悲惨的,现在好不容易遇见这样一位老实巴交的老汉,当然是会当做珍宝一般地对待的。这个充满善行的女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老实的老头,竟然还在心里算计着自己,临死丢给自己孩子那三个字的嘱托:“忘掉她”说得多么干脆利落。
这个小说,没有任何一处雕饰的文笔,闲笔也几乎没有,我仔细看了一下,好像连个废话都没有,看上去只是大儿子的一个自我介绍,但是,实际上,作家严谨的构思以及大量细节、深刻的话语的运用都已经盘算得很清楚了,如同是一幅天然去雕饰的画作那般,真实而又坦率地写出了当今时代很多中国人以及家庭的生活真况,我在想一个问题,作家怎么才能把小说写成这个样子呢?我想通常意义上讲的熟悉生活也是难以做到的,对作家来说,这样的生活,已经不是什么熟悉不熟悉的问题了,而是需要对这样的人这样的家庭给出作家的深解才行,否则很多表面上看上去与故事人物没什么关系的事情都将被你剔除,而不是作为有着深刻丰富内涵的生活表象保留在小说当中,这当中,我发现,深刻理解当今的生活才是作家写作的最大诀窍。只要我们能以这样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看待每一个我们试图去表现他的人物,那么我们就不会发愁我们的小说写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