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何没有互联网企业
(2011-02-24 12:31:20)
标签:
上海发展保守风气僵化管理杂谈 |
分类: 点评上海 |
最近有两条消息引起我的注意,一是北京中关村宣布到2020年,将发展成为具有产值十万亿的电子产业群。另外一条就是,在目前中国的三大互联网企业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经达到750亿美元。
从这两条信息当中,我看到的是,无论是北京的中关村还是国内电子商务三大巨头,都与上海无关。而这些产业都具有着代表未来发展的前瞻性目标。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些具有着未来性的强有力的发展企业和一向以领先时代潮流的上海没有关系呢?
我想说的是,这些企业之所以不会选择在上海落户,甚至也不会从上海冒出来,与上海地区保守的管理以及领导意志代替市场选择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国内很多投资者当中都流传着一些话,那就是投资不能去上海,上海那地方管得太严。我们需要从这些话当中品味出真正的意思。就一个现代的社会来说,管得严本身并非缺点,而是一种优势,可是,这里人们说的上海的管得严,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得严,而是一种僵化的、呆板的、缺乏活力甚至过于自以为是的管理。上海的很多干部,都以自己眼界开阔、什么都见过为荣耀,整天走南川北,好像这个世界上什么地方都去过,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还值得留恋和值得学习的地方,而看来看去,哪里也比不上上海好。他们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当中把这种情绪毫无遮掩地流露出来。而那些所谓的上海民意代表,一旦开起两会来,都在积极地“畅所欲言”,谈论的问题也都是些家养宠物的管理以及怎么样以疏导的方式消灭地沟油这一类鸡毛蒜皮的议案,所以,上海每年的两会成为一个年年开年年议年年小跑步的会议。我们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针对上海发展中的问题的议论,大家都喜欢聚在一起
我还注意到一个事情,那就是上海举行世博会期间,上海的媒体上几乎清一色的都是为上海叫好,上海的天气怎么怎么好,上海的秩序怎么怎么好,上海的交通怎么怎么好,上海的民众觉悟怎么怎么高,看不到任何批评或者反面的报道。而广东举办亚运会的时候,广东的媒体还是保留了民众对广东社会管理以及一些社会现象的批评的。这些细微的差别,体现出来的却是一种观念,一种对社会的认知的巨大差异。果不其然,上海世博会一结束,粉尘铺天盖地而来,为争抢因世博会耽误的工期竟然在有人居住的楼房外开始施工,最后导致严重的惨案。
上海的发展目前已经遇到瓶颈期。去年上海的经济总量被辽宁和四川赶超,上海在全国各省市经济排名已经落至第九名。未来的上海要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要为上海的市民创造出一个真正让所有上海人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说好的上海,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发展,需要动点真格的。像北京中关村那样雄心勃勃的计划,像中国电子商务的最大企业都要引进到上海来,否则上海不仅经济总量无法上去,社会威望也必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到那个时候,上海如果有人还在高唱着谁不说俺家乡好的高调的话,那真是要被人笑掉大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