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安稳的郭晓橹
(2010-05-31 14:22:12)
标签:
郭晓橹魏心宏杂谈 |
分类: 我看作家 |
郭晓橹是个不安稳的孩子,她中学毕业后从浙江温岭那么个小地方考进了北京广播学院,她在广院读书的时候就显示了极大的才华,还写小说,写剧本,在同学们眼中,她是一个当作家的材料。晓橹自己也这么认为。毕业后她又去了北京电影学院接着读书,拿到硕士学位后就留在学校里当老师。可是,当一个教师这样的职业对晓橹来说,简直难以安定她那颗心,她决定不干了,她选择的是出国。晓橹的英语特好,这样她就来到了伦敦,在那里做一个自由作家,当然名义还是读书。晓橹在伦敦的几年当中,到处东奔西跑地行走着,因为远离了故土,因此,回忆会显得尤其壮丽,她把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全部写进了她的小说《我心中的石头镇》,这本小说的英文本是由伦敦的兰登书屋出版了,而中文版则由我来出版的。英文版的封面画得极好,但是,欧洲人把亚洲人都理解成越南或者泰国人,因此没有抓住要点,我为她出版中文版的时候,采用了晓橹在海边的一张照片,长发飘逸,眼色茫然,很有味道。其实照片上晓撸身后的海边并非是浙江沿海的景色,而是取自欧洲的景象。这张照片我感觉对晓橹的人生就是一种写照,四处飘逸,不想有家。
在中国七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当中,晓橹的小说是最具有艺术感觉的,她似乎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无论是对文学还是戏剧电影,甚至摄影,她始终都在追求着一种不平静的因子。我不知道这与她内心当中的什么因素有关,不过我始终都记得她在那部记述自己童年和情感的自传小说中写到,我们家前的海滩,总是拥挤着很多垃圾,海水说不清楚是什么颜色。我的童年就从这里起步。
晓橹目前还在欧洲待着,英国法国地跑着,写作对她来说已经很少了,她的主要精力是用在拍摄一些带有记录意味的电影片上,风格也都带有一种超写实主义的气质,她跟我说她迷恋电影,她希望自己做一个另类的艺术家。循规蹈矩,不是艺术家应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