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那灵魂升起的地方—香巴拉。墨脱。白马冈  (16)

(2010-07-14 22:28:23)
标签:

宗教

福地

宁玛派

香巴拉

白玛科

西藏

藏传佛教

旅游

大鹏

墨脱

徒步

分类: 走进西域--陕甘宁青疆藏

在那灵魂升起的地方—香巴拉。墨脱。白马冈 <wbr> <wbr>(16)

“巴塘所属陆玉竹瓦寺、亚海贡等处番民讹传:藏内新开有白马贡地方,天生福地,五谷自生。愚民惑于浮言,举家偕往,就彼乐土。

在那灵魂升起的地方—香巴拉。墨脱。白马冈 <wbr> <wbr>(16)

白玛科,又称白马冈或白马贡,是西藏人追寻的重要隐地之一。传说8世纪的莲花生最早提出了该地为佛教胜地。后来,宁玛派和噶举派的瑜伽师们开始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带追寻这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圣地。寻找圣地的人遭遇到当地珞巴族的抵抗和野兽的阻挡,他们更认为自己已经接近了天堂之门。17世纪中叶,白玛科福地的传说遍布藏区,宁玛派的掘藏师仁增江村宁布(1585-1656)以伏藏的形式推出了《白玛科圣地指南》,但是最初还是把它描绘成人死之后可以前往的福地。当时和硕特蒙古人入侵西藏,仁增江村宁布让弟子仁增堆都多杰(1615-1672) 赴雅鲁藏布大峡谷白玛科去向珞巴族传播佛教。后者到了波密地区,为去白玛科作准备,还规划了沿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朝圣路线。他称之为白玛科巡礼路线

在那灵魂升起的地方—香巴拉。墨脱。白马冈 <wbr> <wbr>(16)

仁增堆都多杰后来将传播佛教的任务交给了达山巴(著虎皮裙者,“达”是虎的意思,“山”是裙子,能够穿虎皮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奴丹多杰1655-1708), 后者后来成了著名的宁玛派大师。他是从康区来到波密的。他发现了许多伏藏,他在《宁玛派教义三本尊集》中说,通过幻视,能看见八个隐地像是西藏八个莲花瓣,而中心是白玛科。又分成12外脉地、40内脉线和16个秘境。这显然是指珞巴族和更南方的阿萨姆地区。其中包含了金刚乘教义。

在那灵魂升起的地方—香巴拉。墨脱。白马冈 <wbr> <wbr>(16)

目前流传的《白玛科隐地指南》 收入在印度Tezu出版的《伏藏中隐地的讨论资料》中
《瞻部洲广说》可以说是西藏第一本较为全面地涉及世界地理的著作。作者敏珠尔呼图克图(1789-1838)是青海人,大通县广惠寺活佛,学问很好,1799年住在北京,通过向他学习藏学知识的俄国驻京东正教人士,他也了解了世界。《瞻部洲广说》谈到了妙地大gNas-Padma-bkod为乌坚白玛(即莲花生)隐密河谷。藏文gNas有福地之意,白玛意为莲花,bkod有布局的意思,佛书译作庄严。在今天,民族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藏汉大辞典》中,Pad-ma-bkod条则解释为:“白马冈。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旧名。”可见,传统上,人们是把莲花生的隐秘圣地与雅鲁藏布大峡谷墨脱一带相联系的。

在那灵魂升起的地方—香巴拉。墨脱。白马冈 <wbr> <wbr>(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白马冈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一个现实中可以找寻得到的福地。康区一带的人们追寻这片福地的脚步更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清代有资料介绍:听说藏内新开有白马贡地方,天生福地,五谷自生,一些人听信后举家前往,约千人左右,清朝守备拦截,但不听劝导,冲破拦截,执意要去往天生福地白马贡。而他们所向往的地方,据有泰考察,不过是极边之地,“荒野旷远,惟一高山屹然独立”,偶尔有三两个信徒携带粮食前往朝拜,说是登上了极乐世界。

在那灵魂升起的地方—香巴拉。墨脱。白马冈 <wbr> <wbr>(16)

翌年,即1907年,30岁的法国藏学家巴考(Jacques Bacot)正在藏滇川交界地活动,他同样目睹了这一迁徙,并记载了人们迁徙途中死于毒蛇和热病的情景。他所著《西藏叛乱者,向乃白玛科,藏人的希望之乡》一书记载: 8世纪时莲花生据说访问了乃白玛科,从而使这里成了西藏(宁玛派)佛教徒向往的圣地(10-11)。他还说明该地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的一段)流域。

在那灵魂升起的地方—香巴拉。墨脱。白马冈 <wbr> <wbr>(16)

正因为以上的传说,给了无数追寻香巴拉的人去冒险,去追求。

如大鹏一样。

 在那灵魂升起的地方—香巴拉。墨脱。白马冈 <wbr> <wbr>(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