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佛的前生后世----王舍城(Rajgir)耆那教圣浴

标签:
宗教耆那教竹林精舍前生释迦牟尼王舍城旅游 |
分类: 亚洲:不一样的亚洲风情 |
王舍城(Rajagri)是释迦牟尼修行的地方,四周是岩山围绕的坚固盆地。城壁像中国的万里长城,外壁厚约5米,总长40公里。王舍城是非常著名的佛教圣地,距巴特那102公里,距菩提迦耶65公里,城坐落于山间,5世纪中国法显到此,看见城已荒废。7世纪唐僧玄奘抵此,描绘城“外郭已坏,无复遗堵。内城虽毁,基址犹峻,周二十余里,面有一门”,“城中无复凡民,唯婆罗门减千家耳”。
使王舍城闻名于世的竹林精舍是佛祖释迦牟尼修行的地方。竹林精舍又称“迦兰陀竹园”(Venuvana),位于新旧王舍城之间,相传是迦兰陀长者皈依佛陀后献出的竹园。释迦牟尼在世时,曾长期在此居住。王舍城东74米处是灵鹫山(Griddhkuta), 释迦牟尼曾在此宣讲佛法,包括著名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迦牟尼逝世后,弟子们曾在此地的七叶窟举行第一次佛经结集。城西山上有温泉,释迦牟尼生前在山上以温泉洗浴,据说温泉内有能治疗皮肤病的矿物质。如今的王舍城不仅保存有上述许多佛教古迹,而且位于群山环抱中,景色秀美。
但很可惜,因为行程的问题,没有去找到当年佛的遗址,但很幸运的是看到了耆那教 (Jaina) 的圣浴!


只流行于拉甲普塔那(Rajaputana)及西印度,创始者马哈韦拉(Mahavira)是第二阶级的剎帝利贵族,耆那教相信宇宙万物皆有生命,严禁杀生,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和一神论,禁欲苦修,诈欺、偷、强、暴力、贪色欲为大逆不道。不论士农工商、贵族、平民,尽责,尽力做人的责任,为基本的要求。力求身体的控制,期能超然于物质的需求,非一般人能做到,我们熟知的瑜珈术,即便从耆那教发展演伸出来的。耆那教教徒是典型的素食主义者。男性僧侣多半裸,女性教徒则着白色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