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看电影?

(2008-10-22 19:33:24)
标签:

电影

观众

电影市场

电影创作

杂谈

分类: 观点

    2007年中国城市院线影院观众人次仅有1·1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不到10%,城市人口总数不到20%,意味着每个国人平均10年以上进一次影院,即便仅以城市人口计,每个人也平均5年才进影院一次,这与美国近年来人均每年接近5次的观影频率相差甚远,与日本、韩国国人每年2次以上的观影人次也有显著差距。中国400多部电影的生产数量与观众的观影规模不成比例,或者说与观众的观影需求不相匹配。

谁看电影?

(本文为在大连金鸡百花电影节论坛的发言主题)

 

    如果我们承认电影是一种商品的话,那么首先就需要明白这商品卖给谁,谁在购买这种商品。通过对北京市场的调查,青年人是电影市场的消费主角。25-35岁这10岁年龄段的青年男女占北京城区电影观众58%,其次是18-24岁观众的比例(32%);两个年龄段相加,占观众总人数的比例高达90%。而36-45岁的观众虽然占第三位,比例却只有6%;45岁以上和未成年观众人数更少。低龄化、高教育程度是影院观众的趋势。

随着电视的普及以及其他各种媒介的迅速发展,影院观众的构成已经明显地与10年、20年前有了明显区别。如果不充分认识到这种区别,我们就会发现,过去被认为是热门的电影今天却没有市场,45岁以上的人不喜欢的电影恰恰可能成为现在的票房热门,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虽然被专家认可却不被影院市场接受,叫好的电影可能不叫座而叫座的电影可能不叫好……所有这些误差,其实都因为今天影院的观众不再是“全民观众”,而主要是35岁以下的青年观众。

    影院观众低龄化,是世界性现象。美国电影观众中,18-24岁年龄段的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22%,但观影人次却占总数的38%。这也是美国电影暑期档比圣诞档(相当于中国的贺岁档)更重要的原因,也是美国大片的制作思路越来越偏向于奇观化、动作化而越来越缺乏社会深度和现实批判的市场原因。

相比较而言,在中国,由于票价偏高,学习压力比较大,在校学生大多缺乏影院消费能力,所以,主要观影者大多为有工作收入、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的25-35岁的青年观众,比美国的第一电影观众群要长10岁左右。中国核心影院观众的审美趣味相对于美国核心观众要相对“成熟”、“成年”一些。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美市场上某些影片的市场反映差异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来,低年龄段的电影观众也有增长趋势,特别是在暑期档,青少年观众增加明显。近年来暑期档高速成长,已经开始可以与贺岁档一争高下。中国电影观众的低龄化趋势还将继续。

所以,一方面,电影的制作、营销应该充分考虑电影观众这种年龄、生活状态、教育水平所呈现的心理需求和消费特点;另一方面,学生观众、家庭观众、中老年观众的市场空间还有待通过电影节目的有计划投放、市场推广宣传和票价灵活体系来进一步扩大。低龄化、青少化在今天这样一个电视媒介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是影院市场的必然趋势。而其他不能适应这一主流影院人群的影片,即便按照传统意义上来评价的优秀影片也将主要通过小众影院、二级市场、公益放映和电视等免费渠道到达观众。

    与低龄化相关,观众去影院观影的首选原因为影院效果(73.1%);此外,还有超过一半的观众影院观影则是为给情侣约会、朋友聚会提供氛围。因此,影片是否具备与电视剧不同的“影院效果”(视听强度、故事强度、大场面、大明星、奇观性),影院是否具备良好的视听效果是影响观众进入电影院的重要条件。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些票价偏高的新型现代影院的上座率大大高于那些票价较低、设备相对落后的传统影院;一些专家叫好甚至国际获奖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其他艺术影片更多的人愿意购买DVD或在电视上、网络上看而不愿意去影院。

    观众接受电影的方式有很多,城市现代影院、二级市场、流动放映、免费电视、网络、DVD等等,这些不同方式观看电影,价格不同、方式不同、效果不同,观众自然也不同。而我们所讨论的主要是目前对电影产业贡献最大的城市影院的观众。影院在中国电影“大产业/大市场”链条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远远大于影院市场在西方国家电影产业中的意义。所以,为今天的“青少年核心受众”提供电影,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理特征,适应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趣味,对于大多数中国电影来说,都是没有完成的观念转变。《疯狂的石头》、《大灌篮》、《李米的猜想》,甚至《十全九美》、《天下第二》这样的低成本影片的市场“成功”,都证明了电影观众年轻化所推动的市场趋势。(原文为本期《大众电影》卷首文。文中所引用的调查结果来源于由清华大学受北京市文化局委托执行的“北京电影市场调查报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