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记 [2006年05月29日]80年代的爱情?

(2006-05-29 21:32:41)
分类: 流水帐
首先祝贺inside同学的动漫论文获奖获励。如今,能玩动画的人往往不研究动画,研究动画的人不玩动画。所以,边玩边研究的人难能可贵。本期《中国银幕》有个动画专集,我趁乘机旅行的机会认真读了读,长了许多知识。但是,没有什么思想的冲击,让我震动。

bow同学竟然让我谈谈80年代的爱情,还要细节,这不是逼着老师暴露“隐私”吗?inside同学关于相片的逻辑,也有诱导嫌疑。我还是老实低调写博客比较好。

五一我们出去玩,拍摄了一张雷老师受到“孙悟空”亲切接见的图片,我们本来试图用眼下常见的新闻八股戏拟一下。后来,觉得与目前我的博客的庄严肃穆风格不大吻合。只好忍痛割爱了。

我决定,保持本博客的“公共界面”,将来时机成熟,再写个人自传,而且绝不取名叫“忏悔录”。

不过,要了解80年代的爱情,也容易。舒婷代表的就是主流。那个《致橡树》,让多少男女倾倒。那个时候的朦胧诗,只有三个主题:政治、传统和爱情。所以,写诗的人比看诗的多,因为爱的人比被爱的人多。

那个时代的大学爱情,充满形而上的意义。即便是最下流的动机都要找到一个有意义的解释。没有人谈收入,谈金钱。大家谈的似乎都是个性、自由和理想。

我的大学是别人爱情的旁观者,因为自己年龄太小。实际上,好像连旁观的机会都不多。只是,听说在我们毕业20周年的活动上,全年级的好多当年的适龄青年都集体表白:他们当时曾经共同喜欢过班上一个女同学。而我竟浑然未觉,只是在20年以后,他们都头发花白时才知道原来有如此的故事。所以,我的大学同学,都不怎么有热情与我见面,因为我在这个年级,除了学习成绩让人有记忆以外,一点故事都没有留下。

这位大家的梦中“情人”写过一首诗,大意是海岸渴望蓝天,海浪拍打海岸,像王家卫所谓的拒绝和被拒绝的故事。不过,那个时候的意象却要悲壮许多。还记得,我们年级一位女同学,画了一个女性裸体,旁边是只卧倒的温顺的猛虎,题名:征服。此画三染技术一般,但却创意惊人,一时传为佳话。

总而言之,80年代的爱情,与今天实在是太不同了。希望bow同学们能够拍出让我们觉得“真实”的80年代呵。阐释是自由的,但是现象还是要逼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