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卫之:香港电影节之观影笔记篇

(2006-04-18 18:34:16)
分类: 往来
[以下是小卫贴在留言中的文章,为了更方便大家阅读,贴在茶厅大堂,供大家品尝,版权属于小卫,特此申明]
小小卫之:香港电影节之观影笔记篇
从影迷到影痴的过程
小小卫之:香港电影节之观影笔记篇
2006-04-18 17:25:48

attention:前面发贴用“小卫”不想撞上了另一个小卫,带来不少误会,唉,由于她长我一辈,我以后再进来就用“小小卫”吧
下面是已经发到中国电影报的一篇稿子


香港电影节有一套完善的可圈可点的票价系统来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不同身份和收入的影迷之需,处于系统最高层的是限量发行的让人望洋兴叹的VIP通行证,价格年年看涨,前年2500港币,去年3000,今年3500,如果你足够有钱又有闲,想舒舒服服地看遍电影及大小活动,不妨VIP一把;系统中最能体现出影迷的拳拳之心的谓“影痴通行证”,价格1500,亦先到先得,限量发行, 作为“影痴”你可以看遍电影,但得紧着别人先入场,越是火爆的影片你越是得挤在边边角角的位置, 可这点儿苦头又算什么呢,可以想象有多少骨灰级的影迷视之如恶狼捕食,两眼蹬出血来。又其实呢,想看遍电影是个基本不可能实现的狂妄追求,因为从4月4日至19日,每天在全香港的十个剧场同时放映着二到五部影片,哪里看得过来。于是稍有理性的影迷,会盯着电影节节目及订票手册一部挨一部仔细看将过去,在时间日程和热爱程度以及金钱投入之间权衡又权衡,最后每人手中捏着十几张至几十张票,开始赶场看电影的日子,我便是被这最后一种人拖下水,并成为之中的一员。

我似乎是从某部国产片开始看起,在香港看内地导演的电影格外亲切,并且勾连着往日热闹的影院记忆,《看上去很美》放映时观众笑声阵阵,《向日葵》让周围人在黑暗中全都啜泣起来,气氛的东西总是互相感染出来的,尤其是在可以容纳近2000人的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时间在银幕上悄然流逝,我的观影感觉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某一天我在大剧院感受到一种对于电影的严肃的热情,那是电影大师亚历山大·索科诺夫的《日之丸》(The Sun)带来的,就是索科诺夫,拍出了那个让人叹为观止的那部只有一个长达90分钟镜头的史诗电影《俄罗斯方舟》。剧院满座,但是黑暗中安静得让你觉得空旷,甚至产生了上下三层的剧院似乎只有我一人的幻觉,《日之丸》好得难以形容,片末字幕起来时全场持续着一阵接一阵的潮水般的掌声。

若是按照好莱坞大片的消费习惯,《日之丸》一定是不折不扣的大闷片,闷在何处不用细说,你只要想想《俄罗斯方舟》那个90分钟的长镜头就够了。不知道是我选片有问题,还是电影节便是这样的选片风格,后来的数天我几乎都在“闷片”中度过,全是长镜头,全是固定机位, 要么干脆手提摄影加长镜头,搞得故事片都像是纪录片。日本导演诹访敦彦带着他的《现代离婚故事》与观众见面,该片除固定机位长镜头之外,又加上了大量的黑场,他解释说,把画面信息最大丰富化,亦即把观众的观看自由最大化的办法有两种,一个是镜头别动,一个是直接黑色,如此最能刺激想象力。

当然,看得越自由越主动就是付出的越多,自然也越辛苦。数天下来,觉得每天看两部刚刚好,某天晚上11:30看完第三部一走出影院,疲劳感压来,简直想把四肢和脑袋拆开来晾一晾。而其实修炼程度高,每天看到四部影片的人大有人在,其中一个对我说,一天看四部的感觉好极了,像过了四天一样。另一个说,影片与影片的间歇,需要出去走走,要出力气地走,不是因为坐太久了得活动筋骨,而是以这样的方式把刚才的电影消化掉。走路的方式在我很有共鸣,又一天晚上我看完去年摘了戛纳最佳导演奖的《隐藏的恐惧》(Hidden),为了释放完在剧院中吸收的恐惧,我从尖沙嘴一直走回了九龙塘的住处,回去已是夜里2:30。

电影节第十三天的时候,似乎是量变积累到了质变,我蓦然觉得自己对电影和影像的认知和感情焕然一新,我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莫大的奖赏,那是詹姆士·班宁(James Benning)的《十片天》(Ten Skies)。一定是考虑到它无可匹敌的“闷”的程度,该片在香港艺术中心一个小小的影厅上映。相信很多人是慕名而来的,班宁的作品从来不发行影带或影碟,要看就只能进电影院。放映前班宁走上前来说:“《十片天》100分钟,要比下午放的130分钟的《十三湖》短,如果你付出足够的耐心,你会得到意外的回报。”

影厅黑下来,放映的嗡嗡声中,一块平淡无奇的天空呈现在银幕上,天空在微微地自然地变化,镜头纹丝不动,漫长难耐的几分钟过去,我对身旁的朋友说:“难道是在搞约翰·凯奇的4’33这一套么?”又是漫长的时间过去,银幕黑下来,接着亮起又一块天空,我突然明白这是第二片天,开始犹豫着自己要不要睡一觉,前一排四个金发白肤的年轻人开场一分钟后就窃笑不已,现在终于不耐烦地离去。第三片天的时候我明白到该片的结构真的是十片儿天,每一片十分钟,总共100分钟,许多观众开始把头仰靠在椅背上睡意阑珊,一些人悉悉窣窣地离去,我又转头对朋友说“看来我们要一片一片地数着看完了。”我记得自己数到了第六片,后来渐渐忘了数这回儿事,天空的影像让人盯着出神,世界上最丰富的蓝色灰色白色的变奏,盯紧了忽然觉得像画得一样,又比所有的画更让人目眩神迷。这个100分钟,我的心在缓缓上升,最后我感到它几乎要溢出胸腔了。放映完后灯亮起来,环视周围未离去的人,每个脸上都含着喜悦的秘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