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洋奇缘》:独生子女一代会让他们的孩子去冒险吗?

(2016-11-29 11:05:34)
标签:

迪士尼

冒险

亲子

独生子女

海洋奇缘

分类: 我的影视

《海洋奇缘》:独生子女一代会让他们的孩子去冒险吗?

 

缺乏本土文化的美国人最擅长从世界各地攫取,这回瞅准了南太平洋神话,以波利尼西亚诸岛半神英雄毛伊为生发点,重新杜撰了一个冒险故事。为何说它是杜撰,因为影片只是从毛伊众说纷纭的神迹中拾起了羽翼一二,毛伊在片中虽然算是男主角,但却为名不见经传的丫头片子打了个下手,故事借着这位巨人的肩膀,重塑了一个少女英雄。

 

和《疯狂原始人》类似,故事上来是一位保守老豆和好奇宝宝的博弈,只是把穴居家庭换成了孤岛部落,把大陆架漂移的驱动换成了岛屿面临的危机。所不同的是,《疯狂原始人》并没有宿命的负担,而《海洋奇缘》的历险则是海洋赋予的使命。尽管好莱坞套路在片中暴露无遗,但较之它的同档对手《神奇动物去哪里》,又似乎略好一些,故事也更顺溜。被改造后的毛伊神话不再是英雄的神迹,而是一个平民女孩给大神擦屁股的故事——大神惹祸,女孩找大神收拾残局,结果是女孩拯救了世界。

 

影片貌是情怀使然,通过一位被父亲禁止靠近大海的女孩的猎奇,为我们还原了南太平洋土著社群的海洋文化,事实并非如此。自打18世纪早期西班牙人在这一海域登陆,西方列强的殖民文化海啸般席卷了南太平洋,时至19世纪末,所有波利尼西亚岛屿均落入欧美列强之手。尤其是基督教传教士灌输的西式信仰和生活方式,以最快速度铲除了土著传统与习俗,仅萨摩亚和汤加保持了相对较多的文化传承。好莱坞对波利尼西亚的海洋文化做了一定的还原,但他们绝非情怀使然。

 

《海洋奇缘》是典型的西式冒险故事,波利尼西亚历史上有否引领部落重拾海洋文明的女英雄不得而知,让女生冒险故事却是西方电影的常态,除了《疯狂原始人》情窦初开的小伊,还有诸如《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古墓丽影》等女性荷尔蒙的盛宴。不知是否为低龄儿童市场考虑,《海洋奇缘》与爱情彻底绝缘,围绕着独立、冒险与成长做文章,它没有刻板说教,但对我们家长的教育意义远大于对孩童的潜移默化。

 

剧中有这么一个场景,父亲将女儿带到岛屿最高处,哪里有历代酋长码放的石头,每一代都要码放一块。父亲对女儿说:“现在,是时候让你成为人们所期待的那个人了。”父亲一直在掐灭女儿出海冒险的念想,希望她继承自己,领导部落。女儿的回答却是:“如果我没办法成为人们期待的那种人呢?”最终,女儿选择宿命的呼唤,悄悄踏上了拯救岛屿未来的冒险。她出海时,甚至连小帆船都不会驾驭。

 

女孩像极了八零后独生子女的一代,在父辈的过度关爱中成长,捧在手里怕摔了,放在手心里怕化了,一个个都是王子和公主。当他们渐渐长大,不得不离开父母的港湾,才突然发现人生的海洋如此凶险,还没学会划水,就被打翻在了水里,唯一的活路,就是努力浮出水面,直面挑战,快速学会掌舵,并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有意思的是,我所在的影厅,几乎是八零后亲子专场,父母带着四五岁的孩子观看,一旁的孩子边看边抛十万个为什么。在温室中长大的八零后转眼就像片中的父亲一样为人父母,从他们的笑声和耐心解答中不难发现,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与父辈完全不同,他们更加放得下家长的架子,也显得更加耐心。想必影片传导的独立、冒险与成长,与八零后一代家长还是有同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