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帕丁顿熊》:外乡青年归化英伦指南

(2015-03-16 10:51:26)
标签:

帕丁顿熊

真人动画

移民

殖民

偷渡

分类: 我的影视

《帕丁顿熊》:外乡青年归化英伦指南

      尽管有威廉王子给上海首映站台,但《帕丁顿熊》在中国除了口碑之外,吸金能力并不强势,上映十天不到《超能陆战队》3.8亿票房的零头。为何这只家喻户晓的萌熊这般“冷遇”?未能同步上映是一方面,此外,相对恬淡的英式叙事也是主因。

      帕丁顿熊系英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由迈克尔邦德始创于1956年。改编主要讲诉秘鲁小熊初抵伦敦的遭遇,影片谈不上创造性,但叙事工整,制作也还算尚可,只是英式叙事相对恬淡,笑梗也比较老式。对于习惯了好莱坞动漫节奏的中国观众来说,帕丁顿熊缺乏一个像大白那样必须走进影院取暖的理由。影片如果换做美国人来拍,再改个《伦敦大冒险》之类的中文俗名引进,结果可能又不一样。

      但这并不影响网友对帕丁顿熊的厚爱。在豆瓣网上,文青们给到《帕丁顿熊》的分值高达8.4分,与《超能陆战队》仅有0.2分落差。《帕丁顿熊》的讨喜,一来得益于网络非法下载的便利,耐不住性子的网友不等引进就早早与小熊熊际会于互联网;二来影片貌似恬淡的叙述背后,其实还有着可以深挖的时代底蕴。上世纪中期,人类学鼎盛,而经历了一战二战的洗礼,西方中心说业已动摇。帕丁顿熊作为秘鲁偷渡客抵达伦敦,与黑人、黄种人一样,固然是西方闻名世界的一个“他者”,以这样一个动物形象来寻求世界和谐,作者的大爱之外,还有不可抗逆的时流。

      帕丁顿熊所遇的布朗先生一家,介乎冷暖之间,传统的绅士风度伊在,同时也不无“他者”的排异。所以在帕丁顿熊的初始邂逅里,只有从事插画的布朗夫人对它施以援手,父亲和孩子们一开始站得远远的,并没有偶遇萌宠的欢愉。暂时收留帕丁顿熊之后,风险分析师职业的布朗先生还赶忙买下保险来降低容留风险,而孩子们表现出的态度也多有抗拒,直到帕丁顿熊意外逞英雄,出了风头,上了报纸,布朗一家的防线总算得以冰释,一家人程式化的生活由此改变。

      如果把故事的主角看成是一个叫帕丁顿的秘鲁青年偷渡客就了然了。因上一辈人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园毁尽的帕丁顿在婶婶的指引下,只身扒船来到伦敦寻求投靠。影片和原著作者都借鉴了二战时期离开英国的孩子的形象——他们脖子上挂着牌子,一旁是随行物品行李箱——这不仅是帕丁顿初抵伦敦车站的形象,还成了它的经典造型。初到伦敦的帕丁顿熊其实是傻根进城,人们行色匆匆,谁也不待见它,也不恐惧他,从这点可见,帕丁顿仅只是个不入眼的偷渡客,而非猛兽。接下来的故事,自然是外乡青年归化的问题。

这个故事在往下挖,还可以在殖民问题上发掘更多。博物馆大反派的生物学家父亲那个引子,其实是个帝国殖民桥段,他对熊文明的陈述不被认同,并因为保护他们而被排挤的背后另有深意,影片所谓的熊标本,就是帝国殖民侵入的指代。虽然这位生物学家护卫他的熊朋友下场悲戚,但谁也没能止住欧洲人对南美的殖民入侵。当然,这一切都是过去式,影片中的“当下”,正好反过来,演绎了一个秘鲁偷渡客的“后殖民时代”。文明的博弈就是这般有趣。

卡通的帕丁顿熊,是个从娃娃抓起的文化输出,电影《帕丁顿熊》,更多的是“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的新伦敦诉求。早已失去了世界中心地位英伦,如今也只有通过这样海乃百川的态度来谄媚世界。当然,这并不是说伦敦什么人都欢迎,以帕丁顿熊为例,首先它得懂英文,并从长辈哪里学到文明世界的基础知识,尽管如此,它依旧只有通过英勇上报等精英化之举,方得以社会以及布朗一家的认同,最终找到家的感觉。

同样是滞后的批片引进,大白和帕丁顿熊在中国的遭遇高下立现。除了各有所长的卖萌,大白飞天遁地的能事帕丁顿远不能比,对于中国观众来讲,没有大场面的电影,要想他们买单可不容易。再说,大白是给世界一个暖暖的拥抱,帕丁顿熊是期待世界的暖抱,我们人人都幻像他人的安慰和暖抱,却未必有主动给予他人暖抱的脑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