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流转的两代“美国梦”

标签:
北京纽约林志玲刘烨李晓雨北京人在纽约 |
分类: 我的影视 |
《北京·纽约》与《北京人在纽约》
以王起明为代表的第一代人的美国梦,是物质生活,直奔发财而去,为此可以牺牲大提琴家的身段以及感情生活,这几乎成为一代人的缩影。相比之下,茉莉的美国梦是艺术的追逐,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为此她宁可忍受物质的煎熬以及打工的艰辛。这并不是说新一代人的美国梦没有物欲,只是这种物欲伴随茉莉小提琴梦功成名就,更加水到渠成而已。从后来茉莉的物质生活可以看出,反倒是功成名就之后,她变得越发虚空,越发需要那个一直不太可靠的肩膀。
物欲的极致体现被李晓雨放到了另一个人物身上,这既是茉莉童年的小跟班,即后来的成功商人蓝一。作为茉莉曾经的恋人,如今他已为人夫,当他以金主的身份突然杀入茉莉艰难的美国生活时,他开启了她原本紧锁的两道心门:一道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一道是旧爱重拾之门。看得出来,李晓雨把自己对某类男人憎恶都集中到蓝一身上,因此,他的成功靠的是岳父,他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冷酷的,他对茉莉的爱情表面上执着,其实是粗暴的占有欲作祟,而且还是一张空头支票。
李晓雨毕竟是摄影出身,又有杜可风为她掌镜,故整部影片由一帧帧精美画片组成,尤其北美秋色撩人,与北京CBD区屋顶视角的雾霾相映生趣。可能是李晓雨把林志玲拍得太美了,以至以令人难以相信,如此动人的女子,怎可能要在异国忍受那般煎熬,怎轮得到一个同样落魄的摄影师乔来乘虚而入。相反,李晓雨把刘烨拍得太冷酷了,冷酷到蓝一在每一个场合都那么格格不入,最后只能以死来解放茉莉的煎熬。
同样是以北京和纽约为关键词,《北京人在纽约》是人在他乡,《北京·纽约》是情在两地。没有了上一代人悲沧与重负,李晓雨可以用时差来探索更加纯粹的爱情,以及爱情背后的艺术与人生。影片面上是个三角爱情故事,同时不妨也可以看做是艺术与艺术,艺术与金钱的碰撞——茉莉与乔之间是艺术与艺术的碰撞,飞花四溅却难结果,茉莉与蓝一之间是艺术与金钱的碰撞,结果相爱又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