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王雷经得起交口

标签:
平凡的世界王雷佟丽娅路遥毛卫宁 |
分类: 我的影视 |
当下的名著改编势必口水汪洋,《平凡的世界》也不会例外。而口水与口水之间又有不同,有些是二度创作时用错力,比如王全安的《白鹿原》,有些是过度娱乐的游走,比如郑晓龙的《红高粱》;有些来自于原著的时代落差,毛卫宁的《平凡的世界》当属这类。
不少人对开篇的旁白颇有微词,认为大段旁白与影像叙事多有离间之感,毛卫宁则坚持这是唤起回忆的“引用”。其实两种观点并不矛盾,问题在于这些原著段落的文字本身并非文采飞扬,难以触动网络时代的大众神经。说来这并非什么新鲜问题,路遥在创作更早的《人生》时,就有人评论认为他的现实主义笔法落伍,当时已然现代派、意识流等文风盛极。如今金句、段子大行其道的网络语境更甚,毛卫宁还想用路遥这种老实巴交的文风将新老看官们一网打尽,显然是做不到的。
该剧另一个被受诟病之处是演员的表演,有人认为王雷和袁弘两位年轻人的农民形象太过健康,不符合忍饥挨饿的农民气质。这话不无道理,但这种要求显然过于苛刻。《平凡的世界》故事起于1975年,是时文革接近尾声,六十年代初的饥荒岁月已翻篇,虽说农民吃不饱还是普遍课题,但并无电影《一九四二》那般饿殍遍野的诉求。故事开篇对弟弟孙少平有饥饿描述,演员确有过于饱满之嫌,但在王雷演绎的农民哥哥孙少安身上并不存在类似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强情节的带入,爱情、家庭、生产队等故事一浪接着一浪,王雷都拿捏得颇得分寸。
如果有人非一口要定王雷的演绎不够农民,只能说太过矫情,如果这般挑剔,那《老农民》中的老戏骨陈宝国得先躺枪。在好评如潮的《老农民》中,若以正牌农民形象来挑刺一众实力派,恐怕没有一个合格。以牛大胆为例,首先气场就太强,而这种藏不住的霸气出于陈宝国自身,并非来自人物需求。此外,包括陈宝国在内的所有演员,都缺乏劳苦农民与生俱来的气质或说架势,就好比从小扎马练功的人和退伍军人,自有一套行为举止的养成,皆一目了然。但这毕竟是戏剧演绎,只能做到相对追求,无法绝对复制。相比陈宝国的农民形象,《平凡的世界》中的刘威有过之无不及,王雷的演绎同样值得交口,他诠释的孙少安不仅饱满生动,还让人看到了他更加实力派的趋向。
比照王雷演绎的孙少安与陈宝国演绎的牛大胆,多有相似之处。性格上,他们都是倔脾气,不屈服于命运,且胆子大,有冒险精神;事业上,他们或为组长或为队长,为着大家吃饱,都干过偷分地或偷开荒的事迹,谋求的不仅只是个人利益;此外,甚至连他们的初恋和婚姻遭遇都颇有共通之处,青梅竹马的初恋均为现实的阻隔所夭折。孙少安与牛大胆的相似,与那个讲求集体意识的年代不无关联,二人最终都走上了集体致富之路,并不是因为他们生得伟大,而在于那个年代谁若图谋个人先富,等同于自杀。
《平凡的世界》刚刚起程,上来就对他采取显微镜式的挑剔不甚合适。相比被莫言许可并用来娱乐大众的《红高粱》,《平凡的世界》是严肃且严谨的,看得出毛卫宁对路遥以及故事中的那个时代的敬畏。一如路遥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真实还原,毛卫宁试图踩在路遥的肩膀上完成一段疼痛岁月的影像补白,这点正好与此前的《老农民》形成呼应。明白了导演的这层用意,不妨暂且先保持适当的宽怀与谨慎的称许,放那个日渐模糊的时代“一条生路”,待得这类作品渐多,届时候再来它个横竖比照,评论它个高下不迟。
【2015年3月4日《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