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星际穿越诺兰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杂谈 |
分类: 我的影视 |
中国人筹划两院院士学术为基础的电影,很容易陷入歌功颂德的二次元世界,可能还没等编剧下笔,出品人早已开始惦记华表奖等奖金。当美国人决意拍一部基于基普·索恩的物理理论为基础的电影时,无需让我们看到他传经布道的身影,好莱坞匠人自有将那些艰涩理论转化成视听美学的妙招。
《星际穿越》首先是理科生的最爱。多维空间理念交织,虫洞与黑洞理论横呈,重力学与引力波纷呈的《星际穿越》让文科生云里雾里,理科生凭着专业血缘优势,在这场烧脑博弈中稍领风骚。
当然,《星际穿越》更是文科生的大菜。影片对英国诗人迪伦·托马斯的诗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委以重任,为这趟孤注一掷的旅途打上诗歌的烙印。诗意的部分还体现在各种宇宙奇观上,不论是苍茫的漂泊,还是奇幻的虫洞穿越,不论是异星惊涛,还是冻云苍劲,不论是铤而走险的旖旎黑洞,还是后来人造的诡异空间,它带来的体验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诗意的美学。
影片的故事本来谈不上高明,标准的好莱坞的催情,却高效实用。循着那个五维世界幽灵般的暗示,马修·麦康纳饰演的父亲必须争分夺秒,赶在下一代人的末日来临前给地球带回好运。片中的父女隔空对话,或说超时空接触恍若隔世,而百年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重逢,顺理成章地撬取你心头的柔软。
如说《盗梦空间》让诺兰在软科幻的殿堂里有了一席之地,那么这部《星际穿越》又让他在硬科幻的殿堂里登堂入室。故事深入未知宇宙,但影片并没有出离现实太远。沙暴侵吞的地球可以说是如今局部沙暴的一个终极预演;片中的飞行与穿越均有基普·索恩物理理论打底;就连神秘的虫洞与黑洞的视觉呈现,也有科学图像可以依据;片中最最超现实的科学幻想,反倒是其他影片多有涉及的休眠舱。
毕竟是诺兰科幻的双生花,我们还可在《星际穿越》中看到《盗梦空间》的影子。片末父女际会的球状空间站,除了与前面球状的虫洞呼应,更是《盗梦空间》的情景再现,而穿越虫洞产生的时间差,也与梦中的慢时光类似。当然我们或可这样理解:梦中世界可能有四维甚至五维要素,似曾相识也就情有可原。所不同的是,《星际穿越》翻滚着向外太空求索,而《盗梦空间》是对人体内部世界的探索。
(《京华时报》 曾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