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庞贝末日》:不完全灾难片

(2014-08-19 02:43:18)
标签:

杂谈

《庞贝末日》:不完全灾难片

在灾难大赏和爱情追求面前,《庞贝末日》选择了一条中庸的线路,并试图将政治、阴谋、复仇、角斗、自由等一股脑全装进去,影片前半程是复仇铺陈和角斗献技,中程在政治阴谋中埋下爱情线的同时,不忘用美美的镜头交代维苏威火山旖旎的风光以及庞贝古城的繁华,影片在最后的高潮处才呈上夺人心魄的灾难饕餮。

关于庞贝古城的过往,我们在许多优秀的纪录片中有所见识,简单说来,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顷刻间吞没了这座古罗马第二大城市,包括这里的所有繁华、苦难、荣耀和爱情。千年后的考古发掘惊异地发现,这座失踪的城市几乎完好,只是时间仿佛凝固在了历史的某个瞬间。但《庞贝末日》并不是一部考古电影,它不过以这个瞬间的还原为追求,甚至并不以庞贝城的历史还原为依据,仅只是借取了这样一个灾难的背景,来追逐一段完全杜撰的凄美爱情。

影片以一位被罗马人灭族的凯尔特人遗孤为主线,他因为在竞技场上的优异表现被商贾所物色,得以被带回到繁荣一时的庞贝城,因为那里有能容纳两万市民的竞技场,有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角斗士。这样的人物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观众对庞贝城的认知,因为对于一个成天关在角斗场的奴隶来说,他是没有机会见识这座城市的繁华的。为此,影片用了一位刚从罗马归来的贵族小姐视角来交代这座城池的背景:繁华的背后,是古罗马人的高压政治。尽管如此,导演依旧没有借她一双慧眼将庞贝城的美好尽收眼底,她的慧眼仅只被用来洞悉一个卑微的奴隶角斗士的爱情。对于故乡的繁荣与盛景她似乎无心流连,因为她的全部精力都要用来对付一个一心想霸占她的腐败议员,因此在她视野里的庞贝,更多的是这座城市对腐败官员及罗马统治的憎恶,而非繁荣本身。 

《庞贝末日》:不完全灾难片

《庞贝末日》由《生化危机》系列导演保罗·安德森执导,这一次他对政治阴谋的兴趣几乎可以比肩爱情。保罗·安德森对大反派委以重任,不仅给了他一个政治阴谋家的嘴脸,还给了他一副不惜手段霸占女主角的花花肠子,此外,他还是男主角杀父灭族的仇人,这样的巧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不论是情场还是阶级立场,都服服帖帖地败在男主角之手。有了这样的设定,就算是火山爆发,就算命悬一线,正邪双方也不会善罢甘休。也正因为如此,《庞贝末日》视觉饕餮里摧毁的不是一个繁荣的城市,而是一段跨越奴隶与贵族阶级差异的凄美爱情,以及人们对自由之身的憧憬。

影片虽然以各种奢豪建筑的形式对庞贝古城的繁华进行了高度还原,包括那座可以容纳两万市民的竞技场,均有历史考据,但这并不意味着影片对灾难来临时的庞贝历史进行高度还原。以影片虚拟的黑暗政治为例,事实上庞贝城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并入罗马版图,火山爆发前已是罗马第二繁荣的城市,生活在这座城池的人们拥有坚固的战车和民主政治,内无忧外无患,乐享天伦。此时的庞贝乃驰名遐迩的酒色之都,考古发现,城市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庞贝人恣意纵情的文字,以至于连歌德都发出羡慕的感慨:“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还从未有过任何灾难像庞贝一样,它带给后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悦。”

被导演用来解构的还有庞贝城的角斗士命运。影片除了对初到庞贝城的男主角米罗大书特书,对当地另一位向往自由的黑人角斗士同样委以重笔,他们原本都是为荣誉和自由而战的英雄,但却都成了罗马议员残暴手腕的奴隶牺牲。事实并非如此,包括考古在内的诸多研究都表明,角斗士的地位非同一般奴隶,并非任凭罗马人肆意屠戮的玩偶,角斗场的灰烬中不仅发掘除了许多精美的剑和头盔,墙上还刻着许多角斗士的名字,表明他们也有明星般的荣誉。

《庞贝末日》通篇以苦难为基调,但并没有聚焦灾难中人们经受的苦难,而是在灾难之外追寻更多,就好比一锅不够自信的好汤,又被加了点鸡精、麻油、大料和小葱,于是自由、政治、复仇与爱情等死死纠缠在了一起,而这些纯属导演和编剧的个人情趣追求,与历史无关,同时也削弱了灾难片的火力。

《庞贝末日》:不完全灾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