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画皮》大捷那会,听到不少圈中人士说光“画皮”二字就值1亿云云,正是这种逻辑,催生了一票“标题党”项目,而后的《战国》、《杨门女将军令如山》、《关云长》等却用数字证明,你光占个坑而没有好内容填充也是白搭。如今《闺蜜》上马,我又听到了类似的声音。
其实在黄真真的电影版《闺蜜》之前,早有李冰冰的同题微电影捷足先登,与闺蜜为主题的电视剧也有《我的非常闺蜜》、《新闺蜜时代》和《我爱男闺蜜》等多部,而以闺蜜相关的电影更多,除了《末路狂花》、《阳光姐妹淘》、《焦糖》、《伴娘》等热门洋货,不乏《20、30、40》、《失恋33》和《小时代》等走俏一时的土特产,甚至还出过《雪花与秘扇》这样的极品。所以闺蜜题材并非新鲜事物,也不存在“标题价值”,较之早前国产土货,只是我们在商业搭载上越发成熟而已。
《闺蜜》选择了几位大学同窗作为闺中蜜友,故事的出发点并无奇特,不仅与韩国电影《我的黑色小礼服》类似,与郭敬明的《小时代》也如出一辙。《闺蜜》的故事并不复杂,无非是几个踏出校园的闺蜜之间的情感碎片,以及她们彼此误会却越发人坚不催的友谊,至于对几位男主角的揶揄,只是捎带。来自内地的扬子姗、来自台湾的陈意涵和来自香港的薛凯琪组成又一组“时代姐妹花”,这样的搭配显然是出于“两岸三地”一网打尽的票房考虑。为了给这三位口音各异的组合更多合理空间,导演镜头最大限度地规避了观众对故事景地的追究。
三位女生中,个人最喜欢扬子姗演绎的小美。三位小妞的性格泾渭分明,陈意涵饰演的希纹单纯而傻气,未婚夫另有所爱也毫无察觉;薛凯琪饰演的Kimmy作为校花,家境殷实,略有小优越感,也有点小任性;相比两位外向性格,扬子姗饰演的助理导演小美内敛得多,虽然在三人中地位显得略地,却是三人中是最有独立理想和志向的一位。三人中,陈意涵走的是时下青春电影最流行的卖萌路线,但与她此前的戏路区别不大,薛凯琪玩也是电影中常见的率真自我,酒会上的风情万种骚气侧漏,然色诱小美男友整得不清不楚甚招人厌——当然这也许也是导演目的,而只有扬子姗走的是冷酷个性路线,虽与闺蜜们有点貌合神离,却是过热闺蜜情谊间的一块冰,同时还能给影片的浮躁中带来了些微清凉,与她在《致青春》中的戏路截然不同。
由于《闺蜜》紧随《小时代》上映,难免落入“姐妹花”的对比。专业上郭敬明与黄真真尚有距离,薛凯琪和陈意涵的表演也远超《小时代》中诸位,但人物定位的空虚与浮躁并没拉开太大距离,此间也就扬子姗饰演的小美可以脱俗。《致青春》后的扬子姗在《暴走神探》中化身阮经天身旁的民国千金,在《钟馗》追随陈坤饰演钟灵,甚至在陈正道的《重返20岁》中演绎外表20岁内心已70的“奶奶”,戏路还算多元。
黄真真擅长敏感话题的拿捏,早年凭借《女人那话儿》立足影视江湖,这次干脆自己出镜,将《女人那话儿》作为戏中戏植入,即搭上处女作口碑的便车,又解决了小美的副导演身份。正因如此,在小美身上,多少出落着点黄真真导演的影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黄真真戏路的回归,其实从去年的《被偷走的那五年》伊始,黄真真就已彻底放弃对敏感话题的捕捉,转攻更加迎合大众口味的商业电影,《闺蜜》只不过是这条路的一个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