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红酒绿的爱情童话

标签:
影评谁说我们不会爱 |
分类: 我的影视 |
2012年的情人节档,是《爱》、《我愿意》和《高海拔之恋2》的火拼,2013年情人节与春节合体,仅有《101次求婚》和《在一起》两部应景爱情片在《西游降魔篇》的牙缝取食,而今年的情人节猛然间挤进7部应景片同档角力,史无前例的惨烈。这其中《江南爱情》、《菊花台》、《林中小屋》和《一见未钟情》四部影片格局太小,炮灰的命运在所难免,主要还是《北京爱情故事》、《谁说我们不会爱》和《过界男女》三片的角逐。
要在惨烈的竞争中出位,不绞尽脑汁可不行。《过界男女》由刘嘉玲和陈坤领衔,主述婚姻和爱情的艰涩以及身份悬殊的禁忌之恋,调子苦逼了些,可能会是文艺青年的菜,但对情人节档小情小我情侣来说过于郁闷,也不利于扩散。《北京爱情故事》是同题热播电视剧的副产,早已声名在前,品牌效应是该档期最具优势的一部,而其风险的节梗在于此乃陈思成电影处女作,而且电影市场与电视局市场完全是两码事,成败荣辱更待秋后算账。相比之下,杜淳领衔的《谁说我们不会爱》是本情人节档最应景的一部爱情片,可以说是为情人节档量身定制,它的不利之处在于前期以《工体爱情故事》之名打造,在《北京爱情故事》和《江南爱情故事》的合围之下临时更名《谁说我们不会爱》,这在信息传达的连贯性上有些吃亏,但相比扁平的《工体爱情故事》命题,《谁说我们不会爱》要来得饱满,也来得有情绪和个性。
更名之后的《谁说我们不会爱》在营销上似乎也找到了方向,由《工体爱情故事》这样的“夜店电影”上升为一部以爱情理念见长,专攻钻营80、90后爱情态度的影片。故事锁定一群“夜幕下的年轻人”,讲述一群纸醉金迷的年轻人在工体夜店的灯红酒绿中发酵,在欲望的出口中意外收获爱情的故事。我们不敢说他们代表着当代青年,但至少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辛小野不过是个高级修车工,却每晚偷偷开着修理的豪车现身工体,美其名曰“辛少爷”,乃伪富二代的虚妄;海歌是个郭敬明式的家伙,年少成名且貌似看淡名利,心生回归之念又沉溺欢场,是小偶像的迷失;钱碎碎是个由文艺女青年进化而来的拜金女模特,成名和傍大款逐渐成了她的主业;左左是个北漂单亲妈妈,爱过疯过之后留下的是一颗受伤的心;而米粒和宇昂在性格和职业中迷失了性别;当然,夜店里也不完全是负能量,同样还有偶然闯入且充满幻想的单纯女孩苏小暖,还有试图通过夜店社交收获芳心的高老板,甚至还有千金散尽助人美梦的大富翁。而让这群貌似不会有爱情的归宿的人在工体夜店邂逅爱情,就是本片编导的最高使命。
诚然,我们不能因工体夜店的环境而否定爱情,但要一行出身迥异且心怀鬼胎的人同步在此收获了爱情,那无异于让七个小矮人都娶到了自己白雪公主。因此,故事用酒精做为催情剂,借取了一个宿醉的模套来构架爱情的可能,它的背后是一个将死之人巧设的迷局,或者说是一个善良的遗愿,最终将灯红酒绿的四对男女进行了速配,让四种爱情的可能在宿醉后迅速发酵。说穿了,这是一种爱情的设定,是一个命题游戏,是爱情童话,更是是灯红酒绿中某种精神的乌托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