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电影集体雄起的大好局面下,唯一戴得上大片高帽的《忠烈杨家将》却逆市滑落,上映一周以4700万垫底,吸金能力甚至不敌上映才两日的爱情小片《分手合约》,再一次用惨淡的数据印证偶像打底的古装大片已走进了死胡同。
前有《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的全面溃败,不少人恨屋及乌,对同为港人班底的近似题材《忠烈杨家将》亦不敢再报任何期许。两年前就大张旗鼓的《忠烈杨家将》似乎深谙此道,迟迟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似乎在等待时光来抚平观众的内伤,或是在等待一个古装片大片回暖的契机,但他们等到的却是同样兼容古装、动作和偶像于一身《血滴子》的惨败,再等下去,《忠烈杨家将》就成视如鸡肋的旧片了。
杨家将的故事以演义、话本、喜剧等形式广为流传,可谓家谕户晓,就连种地的老农民也能说个头头是道。香港导演涉猎这类题材,表面上像是在挖富得流油的矿藏,实际上是在鲁班门前弄大斧,十之八九要搬石头砸自己脚。《忠烈杨家将》编剧乃黄百鸣之子黄子恒,叶伟信一系列作品包括《叶问》在内均由他主笔,品质上还算拿得出手。但从黄子恒的履历上看,涉猎《忠烈杨家将》这样的历史演义还是第一次。后边杨家七葫芦娃们如何过五关死六将且先不说,仅鬼谷先生给佘赛花“七子去六子回”的便条,可谓是一封春秋时期穿越到北宋时期的来信,雷得人外酥里脆。
历史演义要么走战争史诗,如《赤壁》,要么走动作演义,如《关云长》,而《忠烈杨家将》这两条路都没走通。它网罗了郑伊健、周渝民、林峯、吴尊、李晨、于波和付辛博等偶像面孔,盲目地想在青春偶像的课题上做文章,这点和《血滴子》如出一辙,但又缺乏《血滴子》那样的动作设计和特技制作。在谋篇布局上,影片纠结在鬼谷先生的一张宿命的字条上,只追求形式的篇章结构,并没有更深层的哲思和考究。而七子舍命救父的剧情安排更是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创作者们貌似在忠与孝之间替观众做出了抉择,但这个主旨旋即又被自己的创作瓦解——代表忠义的杨业在逃亡路上噩梦缠身,毫无英雄气概可言;代表孝的杨家葫芦娃们盲目冒进,一个个死得无知又无畏。
整体而言,《忠烈杨家将》是一部无思想,无追求,无手段的失败之作。导演于仁泰作为香港新浪潮电影代表,执导过张国荣主演的《夜半歌声》和林青霞主演的《白发魔女传》,再不济也是近年的《霍元甲》,到了如今的《忠烈杨家将》几乎沦落到了陈勋奇《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的水准。此片沉寂多年迟迟不敢拿出来上映,想必连创作者们也觉得食之索然无味,但弃之又可惜罢。
2013年4月15日《京华时报》A36版影谈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3-04/15/content_1982333.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