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止杀令》:本土价值观输出的一次小胜  

(2013-03-22 02:01:33)
标签:

止杀令

成吉思汗

李小冉

余少群

耿乐

杂谈

分类: 我的影视

    “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这即是清代乾隆帝对丘处机的品评,也是影片《止杀令》名头的出处。《止杀令》取自72岁老道丘处机三万五千里长征西域,规劝成吉思汗止杀东归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次本土宗教价值观的输出,并有随行门徒李志常著述《长春真人西游记》全程记录为证。 
 
    根据《长春真人西游记》记录,成吉思汗1219年冬遣使莱州敦请丘处机,次年正月古稀之年的丘处机率领十八门徒西征,取道漠北,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于次年在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与成吉思汗际会。这段故事曾被金庸小说武侠化,并被郭靖大侠边缘化。电影《止杀令》则完全摒弃了金庸武侠对全真教及其丘处机的解构,在史诗叙述的基础上,糅合民间传说要素,本着“大事不需,小事不拘”的准则进行挖掘与重构。 
 
    《止杀令》中,丘处机随行弟子简化成赵道安一人,其中呼风唤雨、幻影移形、起死回生、手杖生根发芽和契丹女子万里寻爱等桥段皆投合民间情趣和大众娱乐所需,但成吉思汗因误会丘处机有长生之术而召见,丘处机曾拒绝金和南宋邀请独取西行路,师徒万里迢迢,沿途风土人文和民生疾苦皆有出处,其中丘处机传授“世界上只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面劝成吉思汗“敬天爱民”,甚至连成吉思汗与野猪的邂逅等细节皆有文本考据。 
 
    道教的悲天悯人与“戒杀”在《止杀令》得以一展身手。觐见西途中对死者的埋葬,即是天道亦是人道,在暴民交锋和异匪厮杀中选择的宽仁和释放,以及沿途宁可自己饥渴却坚持对难民施予口粮的善行,无不体现道人的济世修为。而影片最拿人之处还在于,明知自己无长生之药,且长路迢迢随时可能客死异乡,仍报以济世之怀“赴死”西行,并在与被后世称作“世界之鞭”的王者猛兽的对话中博弈得胜,令其止杀东归,这恰是丘处机之类小人物大情怀的光耀所在。 
 
    《止杀令》一举将宗教、民族和历史这三只影人往往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揽入怀中,勇气可嘉;在服化道、唯美镜头以及在风土人文方面的加法摄制,显示出影片的创作诚意和精良制作;类型方面,可能要面对一如当年《耶稣受难记》的舆论,这也是大多宗教史诗题材的共性;整体而言《止杀令》是个好题材,只是叙事稍显平淡,前半程本可以通过成吉思汗攻城拔略与丘处机一路涉险两线平行对剪来实现,一文一武一张一弛最后汇成一处,当然电影是导演艺术,菜也可以多吃。 
 
    《止杀令》对于金庸武侠迷来说要失望了,但对于有历史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人来说,却能收获教科书所无法触及惊喜,和《一九四二》类同,其文本价值高于创作本身,也和《赛德克巴莱》相似,对我们知识构架的给养不可忽视。 
 
    【约稿请加QQ38379683 并注明“约稿+媒体名”;读者请加“老曾家”QQ群1677436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