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鹏你导什么鬼?

标签:
李承鹏李大眼谭飞可以在一起微电影文化 |
分类: 我的影视 |
前言:本来叫《李承鹏的文怀与微力》的,想想还是改成《李承鹏你导什么鬼?》来得火爆。
原以为李大眼执导电影处女作会是部武侠片,而且还是当代武侠片:猪脚李可乐左手执锅盖当盾,右手执杀猪刀,活像一个赛德克巴莱,光着脚丫奔走在和小日本轰炸过没啥两样的都市丛林。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还有人会出草,我想李承鹏应该会是一个,不信的话城管们尽管试试——听说昨天有城管被粤地球迷打了,这笔账咱们大可先扣在李大眼头上,估计这些球迷都是李大眼微博看多了,难得一展合法集聚人群的威力。
谁想到李大眼第一部作品是儿童片,男猪脚由李可乐变成了小不丁丁的李可以,当然你也可以把李可以认为是李可乐的儿子,或者是李大眼的儿子。当初听说谭飞接手灵思《微博有鬼》第二季监制时,一想这家伙定要拉李大眼下水,微博捉鬼这等事,再没有比方舟子和李大眼更适合的人选了。遗憾的是,方舟子在对韩寒的发难中本想充当法海大师,不想却自己先中了妖毒,成了《白蛇传说》中法海徒弟能忍小和尚般的喜剧角色,微博捉鬼的不二人选也就剩下李大眼了。没想到的是,李大眼和谭飞一合谋,俺万千期待的武侠片没了,整了一出大走细腻情感的儿童梦。
《可以在一起》剧情并不繁琐,讲了一个一心想父母陪着参加作文朗诵比赛小孩,千方百计阻止父母离异,最后不惜离家出走寻梦的故事。这显然不是拍给孩子们看的,就像是张元的《看上去很美》,属老男人玩味自己开裆裤的岁月。当一个老男人回首童年,只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在生命的流逝中感受到时光的重力,一种是借无忌童言说点成年人嘴里不便说的东西。王小帅的《我11》就属于后者,而李大眼的《可以在一起》应该属于前者。
据说李大眼花了一个午休的时间,就完成《可以在一起》剧本的受孕和分娩。有他中文系的出身和写小说的底子,剧本对李大眼来说应该不是啥难事,可要转换成动态影像作品,估计没少伤他精瘦的脑细胞。这并非李大眼首度触电,约莫记得他和谭飞跑龙套的情景,应该是在我老东家派格电影“爱呼”系列里,一边一个吭着苹果香蕉啥的站在“大哥”的身后充马仔。后来李大眼还主演过一部关于章鱼保罗的电影,该电影给我的感受是,李大眼需要彻底远离足球才能远离悲剧。李大眼的导演处女作《可以在一起》完成得中规中矩,细腻有余而稍显力量不足,从创作风格看,似乎可以划到“第六代”导演阵营。
《可以在一起》是《微博有鬼》第二季三部曲的第一部,这个时间推出固然有“六一儿童节”应景的考虑,另两部《炸弹炸弹》、《无间道》分别由主持人彭宇和胡淑芬操刀,只看了个片花,完整片尚待时日。从《可以在一起》成片来看,虽说片中两无邪的孩子也有上微博刺探家长情节,但并没有从微博领域去挖掘话题,更没有通过微博来谋篇布局,似乎已背离了第一季紧扣“微博捉鬼”的主旨。因为还有两部未看,不知道这一季《微博有鬼》,会不会是一次预谋性集体“叛逃”。
早在08年谭飞出书《非典型性娱乐》时,我就在博文里说谭飞和李承鹏是俩混错行的才子,如一开始就潜心文学著作,定是当代文坛两位巨匠。我承认这话有恭维的成分,但当初确实对他们的才华倍感惋惜。若干年过去,李承鹏终于“弃球从文”,回归笔耕并努力码字,而谭飞也从泛泛的娱乐评论向更加阳春白雪的影视创作转战。谭飞长于运营,精通太极拳和化骨绵掌,李承鹏善于创作,拿手的是直给的咏春和截拳道,两人刚柔相济,影视合作理论上还是靠谱的。我倒是希望他们从此更加“狼狈为奸”,批发生产些富有战斗品质的微电影,因为这个时代需要微博的力量,简称微力,而非微利,更需要小文人的情怀,简称文怀或小怀,而非小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