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鸿门宴冯绍峰黎明张涵予刘亦菲黄秋生陈小春李仁港陆川 |
分类: 我的影视 |
毛某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有时候革命不仅是请客吃饭,吃不准还会被革掉性命。
《鸿门宴》的大厨原本定的是陆川,结果老板一时兴起开了分店,陆川一不小心成了《王的盛宴》大厨,而《鸿门宴》掌勺大厨则换成了李仁港。陆川是新疆厨子,烤一堆大馕饼能吃好几年,所以他从来不急,李仁港是粤菜厨子,追求色香味俱全,一向手起刀落麻利地干活。这不,陆川《王的盛宴》还闷在锅里,李仁港《鸿门宴》已经上桌。
中国人素向讲究吃喝,早在几千年前,饭局已是一门学问,甚或是一门艺术。杯酒之间,有觥筹交错的美好瞬息,亦不乏刀光剑影的杀伐暗藏。曹操和刘邦的“青梅煮酒”如是,专诸予吴王僚的“鱼藏剑”如是,赵匡胤功成时的“杯酒释兵权”如是,项王之于刘邦的“鸿门宴”更如是,而《鸿门宴》堪称中国饭局艺术的最高境界。毛某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以《鸿门宴》为例,革命不仅是请客吃饭,吃不准还会被革掉性命。
李仁港的《鸿门宴》并未尊照司马迁《史记》下料,而是在顾及到南北口味之后,进而改良的粤菜新品。所以李仁港的《鸿门宴》既非内地传统“正史”,也不够香港电影的“江湖”,所以它显得不够文化,但也不至于太过坊间,没有高档酒楼的鲍鱼之肆,也没有流于大排档式的山鸡马仔。一如星巴克咖啡,自主品牌,主投的是小资情趣。
为何这么说?看《鸿门宴》你会惊奇地发现,赫赫有名的“鸿门宴”,到了李仁港的手里,完全没有好酒好肉,连“座上宾”刘邦都是站着的,项羽上来就要了他的三杯鲜血,随后美酒佳肴换成了黑白棋子,筵席变成了范增和张良的生死博弈,禽畜美味被刘邦手下的断指和割耳替换。那么这么一顿没有酒菜的饭局,到底吃啥?
答案很简单:男色也!
仅从《鸿门宴》的明星构架看,《鸿门宴》貌似还未开席就输了一局,结果却不然。黎明饰演刘邦、冯绍峰饰演项羽、刘亦菲饰演虞姬、张涵予饰演张良、黄秋生饰演范增、陈小春饰演樊哙、安志杰饰演韩信……除了黄秋生和张涵予二位演技派有所保障之外,黎明和刘亦菲的表演向来偏于“本色”,估计没多少人会对二位的表演有啥突破性的期待,至于陈小春和安志杰之于樊哙和韩信,就算演好了,也不过是锦上添片绿叶的事。如黎明和刘亦菲二者表现平庸,压力就都落到冯绍峰的肩上。冯凭借《宫》神奇般出位,虽帅气冲天但初涉大银屏的处女地,能否“见红”未尝可知,就西楚霸王项羽之磅礴霸气,帅气夺人的冯绍峰多少令人忧心。
而李仁港要的就是这些:各种款式的帅哥!——用帅哥挑动小资们的胃口。
李仁港和陆川旗鼓相当,都算不上最好的厨子,不过他们都有一锅“帅锅”。陆川锅里的主菜是刘烨、吴彦祖和张震,佐菜有聂远、沙溢和秦岚,李仁港的锅里材料更丰富,而且更注重烹调技法的革新:他巧妙地让配角张良和范增的文戏“宣兵夺主”,借二位的奇谋避重就轻地展现楚汉二王的命运转折,从而借张涵予和黄秋生二位实力派的演技,巧妙地转移了黎明和冯绍峰表演上的风险;此外李仁港还加大的火力,让刘邦和项羽及其武将们更多地从动作和性情上下文章,征战场面和运动镜头都在快节奏快镜像上呈现,出其不意地让黎明和冯绍峰在快镜下迅速进入角色本身——不少人看了半响才反应过来,原来是黎明和冯绍峰,尤其是冯绍峰的表现,可以说中国令大银屏耳目一新。
这也大抵是李仁港《鸿门宴》无酒无肉的所在:导演贩卖的是一桌“男色盛宴”。

-
0(0%)
-
0(0%)
-
0(0%)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