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三姐苏有朋黄圣依民歌康定情歌娱乐 |
分类: 我的影视 |
乖乖虎成中国民歌的“代言人”
刚看到乖乖虎苏有朋出演《康定情歌》的报道,就在上海的电影院意外看到苏有朋主演的《寻找刘三姐》,开始还以为是自己记错了,拧巴了几秒钟之后认定这是两码事。猛然间有点犯晕,那感觉就像是上句刚有人唱“唱山歌唉……”,尾音还没有落下,有人接“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溜的云哟……”
自从被高群书另眼相中,突破性出演《风声》中之后,苏有朋彻底被“盘活了”,加上央视春晚“老虎队”的绝版“回归”,乖乖虎苏有朋梅开三度(第一度是“小虎队”时代,第二度是《还珠格格》时代),进入今时的大银幕时代。
上月刚刚上映的《四个丘比特》中,苏有朋当了一回“孩奴”,据说被四胞胎孩子们折腾的够呛,受罪程度不亚于《风声》中的白小年。《四个丘比特》也是苏有朋第一部绝对男一号的电影作品。与《寻找周杰伦》和《寻找成龙》相比,《寻找刘三姐》显得低调得多,所以感觉“突然上映”。
在《寻找刘三姐》中,苏有朋并没有穿上旧版《刘三姐》中典型的戏服,代表才子佳人与草根民歌艺术家刘三姐斗智斗勇PK唱功唱段,而是出演一位富有才华的现代音乐才子韦文德,还是美籍华裔,用流行词说还是个正宗的ABC。
有一天,行将毕业的他弹奏的一首曲子引起了导师的注意,这曲子就是老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没等他来得及得意,导师对韦文德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你演奏的《刘三姐》在音乐技巧方面已经炉火纯青,只是你的音乐里还没有刘三姐的灵魂。于是乎,导师将韦文德打发回祖上的广西老家寻找刘三姐,“流放”在广西村村寨寨,“流放”于在各色壮族美女之间。和导师出发点完全不一样,在韦文德的老广西爷爷的眼里,找到刘三姐远不及找孙媳妇重要,各种巧合在爷爷的暗中安排下发生,然而苏有朋偏偏与黄圣依不期而遇。
据说苏有朋拍摄期间险些成为“压寨先生”。话说剧组到瑶族村寨拍摄时,正赶上瑶族青年们在玩丢香包,满心好奇的苏有朋欣然加入。一个壮族姑娘丢来香包,苏有朋随手丢了回去,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无心而为,当对当地人来说这可千万要三思而行。一个姑娘丢给小伙子香包没什么,可是小伙子丢回去,就表示爱上这姑娘,想要娶她为妻。还好这不是在过去,要是在过去,苏有朋就得乖乖留下做“压寨先生”了。导演朱枫顺手就把苏有朋这段真实的经历加进了电影中,片中一直打算为韦文德保媒的莫叔在篝火晚会上暗自导演了一出丢香包的“相亲”戏,不明真相的韦文德向姑娘回丢了香包,结果寨子里的人纷纷涌上,点燃篝火、把酒欢腾,韦文德被灌得酩酊大醉,迷迷糊糊中,竟和瑶族姑娘喝了交杯酒,险些成了这里的“压寨先生”。诸如此类的民俗在影片中屡屡出现,所以,《寻找刘三姐》也可以说是少数民族壮寨的“通行秘籍”。给影片打个广告:如果你不想莫名其妙地娶个壮族媳妇,请看《寻找刘三姐》,如果你绞尽脑汁想娶个壮族媳妇,也请看《寻找刘三姐》。
赶上“五一强档”的《寻找刘三姐》可以说是赶了个血流成河的档期,外有伪三D《诸神之战》和《古堡惊情》的围攻,内有《叶问2》、《杜拉拉》和《东风雨》的三面夹击,连“不计成本”的《东风雨》都成为这一档期的牺牲品,制作规模相对小得多的《寻找刘三姐》固然没有雄厚的宣传资金来与同档电影博弈,不过别着急,《寻找刘三姐》显然和其他几部“大片”的创作初衷不一,说白了,《寻找刘三姐》不过是一部地方形象和民族文化的宣传“大片”,力图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做文章,是长线经济,并不急于去与当下商业大片博票房。
一个是《寻找刘三姐》,一个是《康定情歌》,从漓江到康定,从壮族山寨到藏汉地区,苏有朋从低海拔唱到高海拔,寻着民歌一路西进,苏有朋俨然成为中国民族歌曲的代言人——你说答应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