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兵小将成龙王力宏邻家特工贺岁片动作喜剧杂谈 |
分类: 我的影视 |
最“牛”的骑士归来贺岁
俗话说望子成龙,成龙不易,成龙之后要成虫更不易。一旦成龙,居庙堂之高,触江湖之远,仿佛只能当作土偶木梗来崇拜与敬仰。前些日子与一个当红明星的经纪人吃饭,张口就是,我们家某某非绝对一号不演,不够漂亮不演,已然不再是根可以任由导演雕琢的良材,而是模样尊容已模板化的庙堂偶像。个人来讲,我不喜欢把自己供奉得太高远的演员,相反,我喜欢能够在各种角色中屈伸的“虫子”,就算他哪一天化羽成蝶,短暂的飘然之后,也要重新孵化自己。
《大兵小将》让我看到了成龙的回归,这个回归可以分化成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成龙个人“成虫”的回归,二是贺岁喜档的回归,三是政治归属感的回归。
成龙近年的作品逐渐淡出了我们所熟悉的动作喜剧模式:《千机变》里客串的一场动作戏,成龙摒弃了他一贯上蹿下跳腾挪闪躲的打斗,“正儿八经”地与对手打了起来;随后的《新警察故事》出演一个忍辱负重的警界精英,正面的拳脚接触明显加强,喜剧就无从谈起了;到了《神话》中的大将军蒙毅,以一敌百的惨烈厮杀与其说是在完成一个英雄血染的风采塑造,我个人觉得不如说是成龙动作模式的“被同化”;再到《功夫之王》双J的世纪大碰撞,几乎可以说是两种完全水火不容的动作套路的强行拧巴(当时我差点没问是谁强奸了成龙和李连杰的动作);至于《新宿事件》,是成龙在人物成分上最接近回归的一次,全片动作不多,但在设计上也是完全摒弃了成龙以往“不见血”的理念,可以定调为升级版的古惑仔;而真正接近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成龙的作品无疑当属《宝贝计划》,个人觉得这也是成龙近年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
忽略《寻找成龙》不说,我们所熟悉的喜感小人物的打拼在经历了《神话》和《功夫之王》的大叛逃之后,从《宝贝计划》和《新宿事件》开始回归,到现如今的《大兵小将》,这个回归线更是显露无疑。
《大兵小将》中成龙饰演的喜感实足的小兵卒子,依靠装死的小伎俩得以在梁、卫大战中幸存,而另一个幸存者是王力宏饰演的卫将,负伤的卫将戏剧性的成为小卒子换取免兵役和五亩良田的筹码,于是小卒子押解卫将踏上了一段曲折的归途。小卒子说白了是个农民,怀里揣着卫太子价值连城的玉佩浑然不知,一心惦念着历经万难把卫将押回梁国赎身——赎回自己终身免兵役的小农之身——一路上文公子的追杀、土匪的拦劫、狗熊的袭击和异族的伏击接踵而至,企图仿照孔子游说列国的道学、被战火摧毁家园的歌姬、流落而饥饿的秦国少年和纯属路过的梁国信使等插曲纷至沓来,构成了《大兵小将》 “小人物”回家路上的视觉盛宴。
成龙今年可谓双片贺喜,前脚《邻家特工》上周末上映首日就囊取了550万票房,后脚便是这大年初一的《大兵小将》。多年之后,成龙不仅回归贺岁,两部喜剧的归来,让成式动作喜剧成为对抗《阿凡达》重压的中国符号。冯氏幽默暂别贺岁,今年的贺岁档喜剧在伪大片《三枪》的负面影响下显得更加的群龙无首,成龙双贺岁组合拳出击能否为华语影坛挽回点颜面,就看这一出了。从市场气氛来讲,成龙动作喜剧显然远比张艺谋的喜剧元素更加契合贺岁档。
从影片的出发点来讲,《大兵小将》和《麦田》有共通之处。《大兵小将》的大兵其实不过是个贪生怕死的小梁兵,入伍几十年征战无数却从未杀过人,依靠一些求生的小聪明得以在尸横遍野的战火中生存,心中最大的夙愿就是回家耕田,兼职为父亲传宗接代,这点和《麦田》的出发一致。《麦田》的主角虽然是秦国万中挑一的勇士,勇士在麦子成熟的季节就成了逃兵,一心惦念回家割麦子,贪生怕死的梁兵一心也想回家种田,拥有一片和平的土地,是他们共同的夙愿。《麦田》的失败在于,导演将两位逃兵引入了一片必然死亡的城池,城池的方寸天地束缚了导演更加广阔的视线,最后倒在了一片仿佛叫黑泽明的麦田里。此前曾感叹《麦田》要是继续安排两位男主角上路就好了,一路的追杀和一路的风景才是《麦田》的“活路”。看完《大兵小将》颇为成龙庆幸,两位主角这一路上风景虽然不尽美术,但是故事线上却是装进了琳琅满目的元素,兄弟、追杀、抢劫、美女、狗熊、异族、误解和交融等等在一条铺展的时间线上一一登场,《大兵小将》也就“活”了起来。
《大兵小将》其实是《小兵大将》,梁国的小兵卒子哪里知道自己侥幸俘虏的卫将还是卫国太子,也许是《小兵大将》来得没有《大兵小将》顺口,所以也就叫做了《大兵小将》。可能是王力宏太帅的缘故,开篇从尸堆里爬出来的他脸被摸得乌七鸟黑的,半响我没认出他来。成龙虽然没有过分虐待俘虏,但也没有“怜香惜玉”批准过战俘帅哥洗把脸,所以帅哥脸的王力宏全片基本是一黑到底。个人觉得片尾处,可以安排王力宏在小溪里摆渡时顺便洗把脸,这样王力宏的粉丝们会更加踊跃购票。
从全片的立意来看,《大兵小将》超越于《麦田》,大有向《英雄》致敬的势头。小兵卒子历经万难,眼看将为国太子押送到了梁国码头,梁王的封赏唾手可得,小卒子却一念之差,凭一句“十年不打梁国”的口头契约“放虎归山”,最后用一个小人物憨实的个人牺牲换取了一个大和平的理念。
政治归属感是港人港片的一大趋势。《大兵小将》堪称是成龙好莱坞归来之后拍给中国人看的第一部电影,这个概念可能有点费解,但也是近年电影的一个大势所向:《无间道》里坏人也想洗成好人,《宝贝计划》中进了监狱也不忘以警效由,《江山美人》拼死拼活却放虎求和,《窃听风云》知错就改也不因人情味而逃避法律追责,《十月围城》更是典型的领导先走。97回归之后的港人电影明显回归,这次一连成龙也强调是第一次拍给中国人看的电影,可见归心可表。
所以“三归”就成了成龙《大兵小将》的一个大方向,当然,回归也就意味着某种叛离,或者反过来说,成龙是在叛离中回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