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上海
标签:
文化情感上海人历史 |
http://s4/mw690/001jUhangy6LbrLpUNte3&690今年的盛夏没有意料中的蒸煮人生,反倒常常因22楼的三面棂窗而可以关闭空调,玉树临风。所谓绿色生活无非就是摒弃现代科技器械,返璞归真。
一大早,闲来无事,坐在书房的窗台上,喝着台湾的米露,看着云雾缭绕的城廓,整片老法租界尽收眼底,只是已经不能想象她昔日的雍容情致。绿树丛荫中刻意修复的红屋顶,被突兀而刻板高楼瓜分成零星的点缀,你可以把她看作是一件耐穿衣服上的胸针,也可以把她理解为医院白床单上的一块贩黄的遗迹。可疑之心是否能胜过欣赏之情,全看你当日的心境。而我的心境却常在这样的窗景前摇摆不定。如同我对自己的出生之地的上海,全部的感受。
客厅在极简主义大师莫多斯捷的部署下,呈现着四面代表着救赎意味的洁白,一面黑色的电视显示屏被强调着正在播放的无删节版的“色戒”,喜欢它是因为电影中的陈冲,和麻将桌上的杯碗茶碟,还有那条被复活的静安寺路(今天的南京西路),但就是不能喜欢汤唯,你可以说她上海话讲得不地道,你可以说她没有上海女人当年的风韵,但其实,这些评价对于她而言确实有点鸡蛋里挑骨头,过于尖酸了点。因她而起的宽容之心是因为她是今日的时代女性,她的时代风貌无法束缚在那些漂亮的旗袍中,那个曾经辉煌的大上海情调装置不了一个现时代扑面而来的新新自我的女性。而其他若能坚持下来的终究成了配角和点缀。
可是究竟旧时代里曾经有过的欧洲贵族习气的辉煌,和今日美国式暴发户的快餐品味和节奏哪个才是上海因为有的标签呢?当女主人公王佳芝拿着深受感动的鹅蛋砖石戒指,让汉奸主人公易先生逃跑的时候,我看到了张爱玲不朽的上海情结。
再不靠谱的感情也经不起性与钱的推动,爱情真正的依托,就是性与钱。一个男人在你身上愿意花多少钱决定了他究竟有多少喜欢你,如果这个前提也经不起推敲的话,那么,索性拿到一个男人多少钱将贯穿成一个女人真正感情的收获。时代和政治宿命,也都经不起一个人要和另一个人好。一个人想着另一个人对自己好。再深不见底的好坏,都可以在物质的天平上得以丈量。
上海人究竟要的是物质吗,今天和昔日有什么分别,这是一个可以一直争下去的辩论主题,不妨看看她的来处,上海是政府无能时的一个礼物,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的幺女,被谈好了价码给西方新贵们轮作二奶的,没想到人家玩上了瘾,包养了起来,调教她吃穿用度,还教她科学文化艺术,那本家的破落贵族不安分的大少爷小少爷们纷纷来投奔,带着失落,带着彷徨,带着被藐视和被征服了的嫉妒和不会丢弃的不甘心。因着这个被包养的小妹为没有名分的众妹夫们拎包提鞋,压着心头的不甘,却学会了他们的派头。塑造出了一个所谓中西合璧的时代旗舰。
终有一日,大少爷小少爷从新回到了改铉更章,自力更生的本家,本家人却用着他们又排斥着他们,本家人最恶心他们身上跟那些妹夫们学来的派头,虽然本家人也偷偷学着样还常常闹笑话,所以常常撂下膀子发狠话,妈的,是个中国人装什么B。
至此,装B成了诠释这种做派最标准的诠释,让大少爷小少爷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做派收到了内室,再不敢放在客厅里。至此,客厅也被装修得不再装B,只是因着大家不自觉地常常暗自喜欢那样的做派有不自觉生硬的放了些进去。如此又被美其名曰:MIX(混搭)。哈哈,你看,这才是大家风范,这才是咱中国人的风度。
唯独让大家看不懂却怡然接受的是,怎么幺妹如今已然可以做大姐大了,娘家人要露脸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把她支使出去显摆一下。幺妹也历经风尘,生存之道了然于心,这就成了她另一种风韵,笑而接受一切支配,只是暗自在夹缝中经营着自己留下的私房钱,享受着自己学会的西方新贵们的小日子。
如今娘家人发出指令,幺女成精坐拥了老大的名分,搁一个内室,你们随意去搞,毕竟当年你们胡乱搞得比我们计划搞得要好。娘家人的心思,幺女也知道,无非就是个有名无分得苦差事,所以一贯的笑而顺从,专心打扮,说话得体,派头十足,粉末登场,却由着你们闹去,反正男人们的心思她都懂,无论娘家土匪还是新贵绅士,无非也就是个利益,却困扰在各自的邋遢习惯中无法对话。这也是他们需要她的理由。她是他们唯一的桥梁,她会让他们知道,他们别无选择,她耐着性子,她知道,这也是她的宿命。不如享受当中弄点私房钱,总之面子里子都有了,日子和希望也保住了。
更让她要面对的是,前几天又发了新政,农业户口要城市化,好不容易几十年前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本家乡下去做农民的日子熬过去了,也总算保住了一些家里既定的生活习惯,现在,反过来,本家乡下人都可以随意来当家做主了。。。。。。现在,二十年不断欢迎乡下人来支援劳力已经付出了不少的代价,比如家里的菜不再干净,家里的厨房不再卫生,家里的菜品也杂乱无章,家里的孩子也被乡下来的小霸王挤出了客厅,甘心做了后花园里的啃老族,唉!谁还在意这一家子好不容易维系下来的杯碗茶碟,和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
谁会来操这份看似和利益无关的闲碎心思,谁还会真的拿用来装点门面的东西用来细细品位,娘家人心里从来压着爱慕嫉妒恨,这一箩筐的琐碎,无人问津.大家只顾着惶惶张张拿着剩下的绫罗绸缎装点门面,和着今天新装置的家具和时装,惟独没人陪着大姐说几句好好学习的话,大姐知道,她苦心经营的贵族品貌也将再次被蔑视,这也是她的宿命.
有出息的倔强孩子都走了,留下来有出息的在后花园里吵吵闹闹,没出息的则拿着家里存款的利息,吃吃喝喝.面对着一个繁花似锦的烂摊子,还要再进内室去赚钱,还要周旋在娘家人命令和玩客们的对垒间,呵呵,现在的玩客也早已没了当年的新贵范儿.大家都搞一夜情,谁也不比谁更不要脸.这张撑着的回眸一笑可能也用不上了.
高楼,秋风被雨意捆绑着,降低了肉体的温度,心灵却是可有可无的,上海坐在被安置的大姐宝座上,沉醉在她自身的迷失中,端详着一个被李安用“色戒”拍下来再次带回来的艺术写真,终于进展到了最后易先生独坐床头的时刻。其实,上海什么都可以放下的,易先生也是,惟独放不下他们在顽强保命的过程中悟出来的彼此伤害和一味包容.这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如同在床头上的SM.留下的只是一床无需抚平的皱褶。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在思南公馆的读书会上赫然写着:“在上海写作”,请来得是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外地来上海卖文谋生的作家,想来有收获杂志编辑走走出面主持,应该他们还算是不错的吧.但他们都在主持人关于上海文化的强调声中,义正言辞的反驳自己并没有动力要学习上海文化,甚至不想去深入理解上海文化,他们说,我在这里,没有诉求去想上海的文化,但我在这里,这才是今天的上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