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下来就已经死了。”
这是《顽主》中那个诗人的台词,也是2006-2007赛季NBA总决赛的写照。没有高潮,在一切的一切还没有兴奋之前,剧情就结束了。
是马刺太过强大,还是骑士太过羸弱,这个答案需要历史和时间解答。
——写在前面
马刺为王,标志NBA工业革命的继续深化
——07总决赛随想之一
圣安东尼奥多少年来一直冷漠而坚硬地矗立在美国的西南角,这个城市的气质也深深植在这个城市的球队内心深处。
所以马刺是圣,不是仙。圣是正襟危坐的,不会有仙的放浪形骸、仙风道骨。
所以很多人说马刺的篮球是丑陋的,这多半是审美取向的问题,跟篮球的实质关系不大。
单看邓肯一定不丑,篮下进攻也可动若蛟龙,策应传球也可妙笔生花;单看吉诺比利,上帝将潘帕斯女郎一样柔媚的腰肢和潘帕斯雄鹰一样的狞厉集于这个阿根廷人一身,然后我们既可以看到他鬼魅一般的身形,也可以看到他每每见血封喉的出手;更不谈法兰西风之子帕克,在伊娃娇羞如莲开放的容颜里,他风一般的突破写满了青春的热情和冲动。
但是他们组合在一起的确不生动,盖因马刺是一部机器,邓肯、帕克或者马努,都和鲍文一样,都是这部机器上不可或缺、不可移动的零件。马刺王朝是否确立有待争论,但说他是一部NBA有史以来最完整(不是最强大)的机器一定无人反对。
机器取代手工,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所以我说,马刺为王,是NBA工业革命的深化。
2004年总决赛活塞之于湖人的完胜被认为是一个惊天冷门,现在回头去看呢?当时的活塞5虎是一个整体,湖人F5却是各自为战,团队战胜个人,机器压制手工,是为必然。与其说那是一场蓝领革命,不如说那是NBA工业革命的发端。
今天的深化较之当初的发端,其进步在于,当年的活塞无核,今天的马刺有核。这个核,叫邓肯,他的枢纽作用确保马刺这部机器没有漏洞。而2004年的比卢普斯,和今天的帕克一样,只是引擎。
在拥有绝对核心的基础下,引擎为什么拿了MVP?这和骑士的生涩和脆弱有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以理解为勇气,也可以理解为无知。和马刺比防守,和马刺较量一板一眼的篮球,就是班门弄斧,所以他们还没有把火烧到邓肯那里,战斗就结束了。
和马刺讲道理是送死,詹姆斯有能力打出不可方物的篮球,骑士也应该就无招而“无招”,但是在突如其来的历史压力下,小皇帝迷失了自我,暴露了自己的短板,然后像只菜鸟一样死去。
这个夏天,当帕克捧着总决赛MVP奖杯抱的美人归时,纳什、科比或者麦迪这些艺术篮球的追随者,这些被称为巨星的人物,心里是否会无限惆怅?
手工苏绣的精品是艺术,流水线上出来的却叫工艺品。技术无限消解艺术,这是篮球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二。拉塞尔的凯尔特人王朝和魔术师大鸟黑白争雄的岁月不曾阅读,从我开始看NBA到现在,公牛的三角进攻,湖人的OK二人转,国王的普林斯顿进攻体系,是最赏心悦目的,可以纳入篮球艺术的范畴。
但是往后,在机器轰鸣的NBA,在工业革命逐步深化的路上,还会有下一个公牛,下一个湖人,下一个乔丹吗?
答案几乎是否定的!当然,我们还可以在科比、麦蒂或者卡特身上感受篮球的艺术魅力,还可以在太阳或者勇士身上阅读攻势篮球的风华,但是最终,我们会同他们一起走向路的尽头,“岂效穷途而哭”。
当NBA的工业革命上路了,艺术篮球渐行渐远,生存只能在局外。
06-07NBA总决赛随想系列
之二: 帕克称雄,偶像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