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细嚼慢咽李健吾的《福楼拜评传》,一页一页,怕把精致美味很快吃完。写作此书时他只有二十八九岁,真天才,学问渊深,更要命的是心眼通澈。此书已经启悟、也将启悟所有艺术的灵魂。木心先生是其中的一个。未来不知还有几个……然而这一个,还不够满足欣喜的吗?
在此书里,他阐明了关于“性情”或曰“天性”的学说。他认为一个作家一生的艺术,本质上都是他的性情所构建的大厦。作家的知识、技巧、艺术的风格和面貌,随着他智慧的成熟而生成,而决定这种生成样式的,是他的天性。
因此,作家的艺术,是对他的智慧和天性的双重琢磨。他愈不倦地扩展他认知和感受的经验,他对自身性情的发觉和呈现愈见广阔、鲜明和有力,这也愈加会造就他艺术的完美和独特性。完美主义者福楼拜与自己和世俗世界为敌的创造生涯,正是这一学说的极端范本。
但绝不存在这样的便宜事:一个艺术家,孤陋寡闻,只关在自己个性和癖好的笼子里,只以他自己的特殊尺度裁决这世界万物的价值,就能成就他“天才”的作品。这是对“天性说”最白痴的误解。
多么巧,同时接到健吾先生弟子郭宏安老师的新书《从蒙田到加缪》。看到他谈蒙田。和现代艺术家务必追求极端相反,蒙田“主张顺从自然的安排,稳定、适中而有秩序,反对极端、狂热和动乱。他虽然思想自由不羁,常作‘脱缰之马’状,却仍然觉得有加以条分缕析、实行控制的必要。他虽然赞美怀疑论者,却说‘唯理论和怀疑论都是极端’,而‘一切跃出常轨的东西都使我不快’。他认为,‘灵魂的价值不在于生得高,而在于升得有秩序。其伟大不表现于伟大本身,而表现于节制。’……‘不足和过多殊途同归’”。他反对宗教狂热,但是他也认为“人类的理性是一把双刃的、危险的利剑”。
这就是所说的“中庸之道”吧?但它不是中国传统里“什么都别过头”的粗浅处世经,而是在面对宇宙的无限性时,既谦卑地意识到人类理性之有限,又深怀信心地扩展理性认知的边界,追求灵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