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若干名画展出,但这幅印象较深。
玛格里特有些画画的是潜意识,有些画的是思想——“思”以物像的超现实、超逻辑的组合,象征和隐喻地呈现。其伟大在“物像”的选择与组合上。处处皆出人意料的发现与赋意。完全不是现成观念的演绎,而是画家自己心眼的外化。巨人与庸手的分野恐怕即在于此。
第一次看玛格里特的画,在中国美术馆。周四去,人少极了,可以坐在凳上呆看。大屏幕电视播放着他的短片:一个天真的老顽童化妆成各种面目,折腾桌上的一杯酒,似在做一场想象力的小游戏。
昨看了“南京独立电影节”在北京今典数码影院放映的王笠人作品《草芥》。
看来艺术家起步时,还是得面对自己熟悉的素材。在观念上关注社会,底层,正义,文化,与血肉体验还是两回事吧。须警惕“道德感”和“抒情癖”的空洞泛滥。
看了篇王小鲁对娄烨的访谈。娄提出建立“电影的本土美学”,不知何意。在艺术上做地域区分,会不会最后变成艺术家以“现实性”、“特殊性”之名,躲避艺术挑战的借口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