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教育,并非无所不能。
最近,我在书上看到了一句话很有意思:人的生命其实都是基因延续和发展的载体而已,基因才是王。一位朋友听我讲完这段话,说“我瞬间有一种被利用的感觉”,呵呵。
如果教育者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那么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对生命本质的“反动”与“多余”,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减去这种“反动”与“多余”。
2、追求分数,不是教育的罪。
追求分数,不是教育的罪。分数是一个很糟糕的东西,但暂时或者相当长时间内没有什么比分数更好,所以我们不得不选择分数而已。
而且,素质教育的关键不是拒绝分数,而是如何获得分数?这里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摁牛吃草”获得好分数;二是“引牛向草”获得好分数。
3、问别人,不如问自己——寻找真教育。
我常问教师一个基本问题:您是“带着学生一起走向知识”,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这个基本问题可以明晰地区分“教育”和“反教育”。
4、教师的成长决定学生的成长。
我认为,现代教师三大师德是:让每一个孩子感觉你在协助他进步;让每一个孩子感觉你在激发他上进;让每一个孩子感觉你在启发他觉悟。而理想的教育取决于教师理想的境界,教师的成长决定学生的成长,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
当教育者的内心已经起茧了,一般的道理和技术已经无济于事。而教育领导者唯有坚强的理性、严密的逻辑、人的温度,以及弱化了的“自我”,才能渐渐消融这样的为难与消极,才能进入他们的内心。
5、每天心中开一朵三瓣莲花。
幸福的教师每天心中总是会盛开一朵三瓣花:一瓣是平常心;一瓣是包容心;一瓣是感恩心。
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幸福的,也不是所有教师都是痛苦的。归纳之,凡是真心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的学校,教师是幸福的,反之,教师就是痛苦的、甚至将来一定会沦为弱势群体的。
6、破茧而出自天生。
一所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总是存在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突破口,集中一切力量进行在一个关键点上突破,乃唯一之方法也。但最怕的是总是说要“量力而行”,事实上,任何事业“量力而行”去做都是做不成的。
一切有意义的教育改革,其最终的成果一定是未来的万千桃李之芬芳。学生才是也必须是受益者。
7、教育美学。
近年我们所努力建构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物质体系。其宗旨是:教育的实质是美的教育,教育做到极致就是文化,人是熏陶出来的。其总体目标是:做看得见又能摸得着、又好吃又好看的有灵魂的教育。
事实上,凡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没有触及美的生命、美的生活、美的物质、美的经验,那么,我们的心灵之花就会枯萎。美的实现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而教育物质的美有两种:一种是“美极了”,但没有沉静感,就像十七八岁的美女,好像只能拿来幻想,不能娶回家做老婆;另外一种是“内敛美”,就像一块清代翡翠,很美,但并不喧哗,她的美是在岁月的包浆中流露出来的,精光内敛,引人沉迷。


教育物质之美第122号:清代翡翠手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