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格小杂感(150):把生活雕刻成艺术品

(2012-12-01 10:58:00)
标签:

教育

    1、天地有大美。
    天地有大美,只有美可以滋养和净化心灵。
    李银河女士说,只有审美的生活才值得一过。所谓审美生存有三项:最浅的是对艺术和美的欣赏享用;其次,如果你是个艺术家,可以得到创造美的快乐;最深的是以一种审美的优雅态度生活,最终目标是把自己的生活雕刻成一件美不胜收的艺术品。
    艺术是一个空间,是一个可以容纳心灵的巨大空间。记得以前读过一本书《静心:狂喜的艺术》,其中说到,静心,唯有面对生死病老方可觉悟其真谛。然而,我认为静定之道,也是可以修炼获得的,那就是“站在将来看现在”,然后逐渐放下自我,忘我于无功无利的闲雅之空间。
    艺术的物质载体是艺术品,包括一块玉、一个老瓷器、一件文房、一幅字画、一套藏书、一件明清家具,其本质的存在都是某一种艺术的空间。当我们去触摸它、爱护她,她就会呈现出生命的力量,反过来滋养我们的心灵。比如,有一件宋代青铜卧狮镇纸,满身尘埃,枯涩无光,后来经过王世襄和董桥先后用素净棉布潜心擦拭,连夜摩挲,古铜卧狮似乎慢慢苏醒,透出古穆英气。
    林格小杂感(150):把生活雕刻成艺术品
    文房佳品:宋代青铜卧狮镇纸(王世襄、董桥先后旧藏)。

 
    2、培养几个好的精神习惯。
    把生活雕刻成艺术品,从人格角度上来说,主要是培养几个良好的精神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就像一把刻刀,雕刻一个人的人品、生活,甚至人生。
    所谓好的精神习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智慧进化的线索。包括:阅读,收藏,写作,写作,品茶,漫步沉思,感悟,反思,打坐等等。不一而足,人人皆不同,自可选择生成化用。
    近日,有朋友来喝茶,我们谈起来读线装古籍.读线装古籍毫无疑问是一个独特或者另类的精神习惯。读古书一般涵盖了五个步骤:一是认识到古籍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二是确定一套古籍,每天看一页,一个字一个字看,试图进行句读、标注;三是保持三个月以上,渐渐变成习惯;四是写一些感悟或者解读文字;五是系统收藏古籍,请教研究古籍的老师,学习古籍知识。
   
    3、好玩的王世襄。
    活法,是一种玩法。
    早年无意间接触了京城最后一位玩家——王世襄,让我着迷。王世襄平生玩的东西五花八门,从蟋蟀、鸽子、大鹰、獾狗、掼交、烹饪、火绘、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一路玩下来。在一般人眼里,架鹰走狗斗蛐蛐是游手好闲的市井之徒所为,而王世襄年少时颇有燕京弟子遗风。但他与一般玩家不同的是,不但能玩,而且能玩出学问。黄苗子说他“玩物成家”,启功说他“研物立志”。
    作家王开岭认为,文化史上有两类名士、两种心灵,皆有人间大爱,但气质迥异:一类属药,让你舌下含苦、两腋起风,精神陡然冷肃、峭拔起来;一类属糖,让你爱意涌体、蓄乐生津,抛却世间险要和烦忧。前者如鲁迅、胡适、郁达夫,那一代文人多属此列,即便“闲适”如林语堂者也不例外。后者则是极单纯、极通透和快活的玻璃人,此类人稀少,除王世襄,甚至难觅同辈搭档。后者,甚至直接成为“热爱生活”的依据,没有它,人生即有釜底抽薪的虚脱感。 
    我也极力倡导教育界读王世襄的书,因为读后你会突然醒悟:快乐如此简单,趣味如此无穷。甚至你会情不自禁地说:“活着真好”!在王世襄的众多作品,我最为喜欢的是《自珍集》和《锦灰堆》,这是我床头必备的两套书,百读不厌,日日触摸。
    林格小杂感(150):把生活雕刻成艺术品
文房佳品:白玉墨床,雕工极为精雅(养成教育读书会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