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谈主体。
在课堂上,教师是主体,还是学生是主体,甚或双主体?
我对主体的认识或许不够,所以之前从不谈主体之是非。
主体和客体,本质上是一个概念对。我们本来就生活在无数多的“概念对”之中,“概念对”就像我们的思维之砖,所有的知识都是这样的一块一块砖垒起来的。
可是,纠缠或者执著于“概念对”,又是人的思维僵化的主要原因。要从主客体之间摆脱出来的方法是,回到原点,这个原点就是人的生命起点,回到教育的本源以及起初意义。
我只坚信,人的学习之核心部分,任何外人都是无能为力的。教育者要做的事情是,修炼好自己的状态,教师即教育,无为而无所不为。


《家有藏书始富贵》之:《山谷诗集注》(黄庭坚全集),两函16册,难觅。
2、怎样和学生谈话?
这个并非沟通技术问题,而是对自我态度的调制问题。步骤和节奏包括:
听。多让学生说话、把话说完,注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不怕对方带着坏情绪说话,因为当学生带着坏情绪说完后,如果您能平静如水,他就会产生一丝内疚,这正是你切入话题的关键点,从而才能实现以心换心的真诚(包括:相互认同、以心换心、对事不对人等)。
精。话要精,要少,才会有力量,有味道,就像鸡汤,要添加了水就没有意思了,所以在听的过程中就需要提炼、推敲如何节省语言。
准。俗话说,一语道破天机,大抵意思是,描述一件事情表达一个思想时,要抓住典型特征,使之立体化、典型化、美化,这个需要平时不断追求、磨练。
新。立意清新、活泼,不落俗套,用平凡的词汇表达崭新的思想,使自己的谈话,对方从来没听过,却把对方心里所想但不能说出来的道理说出来。

书房小闲章:似曾相识燕归来(材质:寿山结晶高山朱砂桃花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