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的最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血脉,过去一百年以来,尽管来自西方的理性文化和民族主义文化曾经冲击或者阻断了这条血脉,但“阻断”在客观上加强了其回归本位的力度。我们需要通过很多载体如汉字、古籍善本、字画瓷器、文房清玩等,将之传承下去,是民族生命发展之必要。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文化,无论学校和家庭,都应当重新思考文化的积累传承问题。
举一个例子,最近重读清代雅雨堂木刻《郑氏周易》,谈到风水问题,风水绝不是什么迷信,而是高深的科学,乃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熟的文化,代表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与意境:对自然的敬畏、尊重和呼吸。《周易》既是现代科技文化的源头,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巅峰。
2、好的土壤,种什么长什么。
在我们国家的学校,特别是中小学,一般而言,凡是建校超过80年的学校,无论如何都会是一所好的学校,因为“有文化”,这种文化就像年年秋叶飘落、化为土壤的营养,在有营养的土壤上,种什么长什么,浸润一代代师生的是文化的积淀和传统。
我的认识是,如果是新学校,最迫切要做的就是文化,有文化,人才能静下来做教育,而现在开始起步积累,受益的将是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的学生和教师。而家庭最需要做的也是文化的积累和传承,在一个崇尚读书供奉传世典藏或者把玩古玉文房清供的家庭中,根本不需要教育,因为熏陶就是教育的全部,当然,也顺便承担了为民族把好的东西传下去的责任,功在千秋。
3、符合。
和西安张国锋君谈“符合”,古时候发兵,需要皇帝和统帅各执一虎符,皇帝所执的虎符为阳,统帅所执虎符为阴,阴阳符合方可发兵。西安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符给我们的启迪是:一,符合,是配套也是吻合,这是一切事物发展模式的核心;二,授权方法,是信任,是明确期待,更需要约束。
教育也需要符合。符合就是善恶、远近、虚实、阴阳、本末之配套;符合更是系统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种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理论实践系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