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在欢腾拥抱中
——林格小杂感(31)
1、爱与孤独伴生
孤独是美好的,很多时候,孤独是一个人能向内看的前提,是人的美德之一。但过于孤独却会很冷……因此,我们还需要有爱。爱与孤独似乎是伴生物,没有爱就没有孤独,没有孤独,爱也就没有了意义。而所谓爱,就是给予,不断给予,被爱则不能强求,是自然而然的,是爱顺带出来的结果。
2、中国教育的脊梁
如果用三个词来概括优秀教师的素质,那么,应当是:上进、勤奋、换位。上进的人在一线教师中占30%,勤奋的人在一线教师占50%,换位的人在一线教师中占10%,而同时具备这三大素质的人在教师中只占5%,他们是中国教育的脊梁,未来的教育家必然产生于这可贵的5%。
3、改革与开放
“改革”,改的是陈旧低效的思维方法,是垢病,而“开放”的是与西方国家的思维与文化的对话与融合。我不知道,我们应当:先“开放”后“改革”,还是先“改革”后“开放”,甚或边“改革”边“开放”……顺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对于教育改革,真的是一个大问题。
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民众思维的变革与优化。比如:破除二元思维(非此即彼,简单二元),调整修订教育定位、教育评价、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价值观,使之更加人本、科学、有效、长远。
4、拿来主义
模式是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思维、管理、课程操作流程、机制的制度总和。如教育模式的建立,须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实践、验证、抽象过程。对于当前各学校、教育机正争“拿来”的某些时髦模式(也可叫品牌),一般都缺乏根本性的理论实践体系作为支撑,是不具有稳定性、复制性的,慎谈模式啊!
5、小学教师应当受到全社会尊重
小学六年是培根的阶段,培根的关键词在于三:体验,习惯,浪漫童年。我将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小学六年要做的120件事情》,集中体现该思想。 叶圣陶先生晚年多次指出,国家实现现代化,根本在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小学;小学教师的辛勤劳动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6、生活的目的与意义
五十婆婆七十翁,老来情比少时浓,摩肩并坐犹嫌远,常在欢腾拥抱中。这是著名诗人熊瑾玎和夫人朱瑞媛在年老时合写的一首诗。其中隐含了夫妻之间从红颜到白发之间的人性秘密。您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
泰山脚下有一块三笑石,相传有三位百岁老人,经常在这里锻炼身体,他们各自介绍自己的长寿经验,甲说:饭前一盅酒。乙说:饭后百步走。丙说:老婆长得丑。三人哈哈大笑,“三笑石”由此得名。
7、自由
养成教育的首要真谛是自由。笼子里的鸟,每天接受喂食,安逸舒服,它们害怕离开笼子以后觅不到食,即使主人打开了笼门,它们也缺乏勇气逃离。而拥有自由天空的野鸟,或许有时会饥肠辘辘,但很快学会了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繁衍。
8、 自觉危机
猴子是怎样变成人的呢?有一天,大山上起了大火,猴子们被迫离开了大山,开始走向平原、山川,于是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捕鱼,并从大火中学会了烧烤,渐渐地就成了人。而那些没有起火的大山上的猴子,直到今天仍然还是猴子。或许人非猴子变来的,但可领悟养成教育的秘诀之一在于引导自觉危机。
9、蜕皮
蛇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在只有几百万年历史的人类面前,却永远那么低调、安静却生生不息,其中秘诀之一是它们能”痛苦蜕皮“。人的发展也可能需要“痛苦蜕皮”,只是人类的“蜕皮”是内在的、精神的,我们把这种内在蜕皮叫做”学习“,也叫“自我更新”。此为养成教育的精髓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