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10182427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林格小杂感(17):治理新思维
(2010-04-26 13:16:36)
标签:
杂感
新思维
校长
教育家
林格
中国
教育
在全国优秀中小学校长办学理念研修班·个性化诊断会上,杭州市东城教育集团张立栋校长说,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一时间学生学习成绩很难抓上去,就迂回到别的地方来下手,推进教育的发展,一是关注小事,从小事做起,天天有进步,二是关注习惯,习惯抓到位了,办学水平也就提高。这叫远离教育的功利。
就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而言,这段话意味深长,这里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智慧——看问题,要从整体上去看。就像中医治病,着重系统性,中间有病四边治,而不是像西医那样,哪里有病就在哪里开刀,很多时候,事物的发展是有局限性的,要冲破局限,须远离现实关切点(远离功利的另外一种解释),从标本兼治的角度,一定可以引动从量变到质量变,实现整体发展,边发展,后完善,先发展,后完善。
郑州七十四中孙岩梅校长是一位教育家型的校长,她在谈到这次学习的收获时,谈到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长期以来,听过无数多的校长培训课,从来没有这次的收获那么大,最重要的不是教授知识,而是给了大家无数多高水平的看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这正好吻合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二是从来没有一位教育家讲课后,能真正唤起她回去立即多读书的欲望。
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引导生成”。作为一位跑龙套的教育学者,我自知没有能力将什么知识与技术灌注到每一位校长身上,而且他们身上本来就有着无限的智慧与潜能,我起的作用顶多算是——比较好的一个探讨者,探讨的目的是唤醒沉睡在大家心中的教育智慧,并进而生成各位自己的思维系统。
临世界读书日,谈起读书,
推荐我近日读的几本书,一、《新加坡为什么能》,其中关于家庭文化一章值得教育者深思,这本书是炎标兄推荐给我看的,过去几年我们互相推荐攻读了将近500本,是真朋友啊;二、《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系列·陈永镇卷》,著名的“小马过河”、“小猫钓鱼”等作品均出自陈先生之手,这里有浓浓的童年味道;三、《家庭文化学》,好朋友王继华教授所著,这是中国第一本家庭文化学专著,值得抽时间读一读;四、《汉字艺术之美》,蒋勋著,蒋勋的书我非常喜欢,每本必精读,上次与蒋先生简短一晤,惊为天人啊。五、《结构主义》与《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代表作之一,重新阅读,让我对课程逻辑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林格小杂感(16):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后一篇:
文存:教育,以心灵感应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