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柔弱胜刚强——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2009-06-01 09:37:17)
标签:

教育

林格

养成教育

杂谈

柔弱胜刚强——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柔弱胜刚强——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摘自《教育是没有用的》 北京大学出版社5月出版

 

要孩子的心灵乐于依靠,教育者应有一个美德,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柔弱起来。因为,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你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为什么是柔弱,而不是温柔?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浑身是软的,死了才硬邦邦;草木活着的时候,非常细腻,死了才干枯,所以说,坚硬的东西往往是死了的东西,活着的,反而是柔弱的东西。

对于教育者本身来说,柔弱有两层意思:一是柔软。即放下自己,使自己内心变得柔软,让孩子的心灵愿意靠近;二是示弱。内心强硬者,必然使孩子敬而远之。哪怕你是事业上的强者,在孩子面前不能立即变得柔软,也要示弱。所有教育者,都应当具有像水一样柔弱的品德,柔弱,“莫之能胜也”,柔弱比强硬更让人愿意依靠,更让孩子愿意倾听,愿意对你提供帮助。

内心柔弱者,流露出来的是高贵柔和的气息,这种柔和的气息,才能把精神的能量渗透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医学院临床专业的课上,教授们经常会问一个问题: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一般人认为,当然是越高越好。其实,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渗不进去了,细菌在堡垒后面依然存活。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渗透进去,效果才好。

很多家长和教师,唯恐在孩子面前不能立威,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无所不知,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往往疾言厉色,仿佛全天下的真理都掌握在手。这样的教育者,是让孩子害怕的,而绝不是让孩子亲近;让孩子厌烦,而绝不让孩子信任;让孩子关闭内心,而不是感知到你的爱和鼓励。这样的教育者,无论多么辛苦,有着多么朴素或者伟大的动机,都在从事失败和错误的教育。

柔和的气息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能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我认为,柔弱甚至示弱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素养,堪称教育的第一素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