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对待身体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2008-12-26 16:38:24)
标签:

教育

育儿

天性

爱因斯坦

杂谈

    注:与中里巴人一起吃了好几次饭了,算是有了交往。时时感觉他身上不言之间流露出诸多老庄的气质,分明是一高人啊。而他倡导的中医理念实际上与我们所倡导的新时期养成教育在逻辑上是相通的,后来他写了《求医不如求己》,极其畅销,于是我萌动了打通中医之道与教育之道之间关节的兴趣,于是乎拜读了中里先生的所有文字,并有机会就向他请教,还重新找来《黄帝内经》、《医宗金鉴》、《思考中医》等比较可靠的经典来研读佐证。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感受与教育觉醒。我想利用博客,把一些关键认识一一连载,希望天下教师和家长都能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得,身心健康,并同步提高教育之素养。

悟中医之源,品教育之道(1)
——向中里巴人学习——
  
像对待身体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林格/文

  
  中里巴人说,对待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身体是自己的,犹如孩子是自己的一样,疾病就是孩子的恶作剧,是孩子野性的一种宣泄,它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可以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但我们往往敌视和恐惧这种能量,不惜耗费更多的能量来清除它。
  我们却往往敌视和恐惧这种能量,不惜耗费更多的能量来清除它。这无异是一种疯狂的自相残杀。当淘气的孩子被打折了一条腿,他还会坐在轮椅上大声哭嚎,惹得你还想揍他,可他已经残疾了。
   中里巴人进一步指出,对待自己的身体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应该关心它、帮助它、引导它、锻炼它,不要漠视它、压抑它、强制它、仇视它。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们更要去倾听他的诉说,而不要一棒打死,或者交给警察、送进监狱。当然也不可放任自流。
  从教育角度上看,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很多时候,不听话、叛逆、顶撞,其实就像我们的身体偶尔小恙。身体就是孩子,孩子就是身体,但很多人想得到但难以做到。
  不能善待孩子,是否可以等同于“自虐狂”,控制孩子的自然、自由生长,压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否可以等同于古代用裹脚布捆住自己的脚导致身体重要部位——脚的异变与畸形。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有人问我什么是真爱,我现在可以明确地告诉他,真爱,就像对待自己身体的爱。
  因此,身体本体的存在与孩子天性的存在是一致的。
  善待、遵循孩子的天性——是教育走出迷途的必然选择。
  培根说过:“天性常常是隐而不露的。一个人的天性不长成药草,就长成莠草;所以应当及时灌溉前者而芟除后者。”
  什么是天性?天性就是孩子身上凸现出的先天禀赋。天性既有从父母身上继承的遗传品质,也有蕴藏在孩子身上的特殊天份,潜伏在孩子灵魂深处的特有品质。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叶子。孩子的天性也如同这位哲人形容的一样,既有孩子之间的相同之处,也存在个体身上的千差万别。
  教育者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寻找孩子的天性,帮助他们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让我们看看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
  爱因斯坦生下来除了他的头颅比正常的婴儿大之外,其他方面和正常的婴儿一样。只是语言发音比正常的婴儿要晚一些,到了三岁还不会说话。是母亲用美妙的音乐把孩子带入充满梦幻般想象力的艺术殿堂,在优美悠扬的小提琴旋律中,小小的爱因斯坦忘掉了一切,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
  爱因斯坦的父亲最能理解儿子,他知道儿子在想什么,儿子想要做什么。就在小爱因斯坦厌倦课堂老师的说教,对数学和物理发生浓厚兴趣的时候,父亲把一颗指南针放到儿子的手上,从此,这颗指南针为爱因斯坦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父亲和母亲不但把各自的优秀品质传承给爱因斯坦,而且还把潜伏在爱因斯坦灵魂深处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象培育一棵幼小的秧苗那样,为它提供充足的土壤、阳光、空气和雨露,为它创造成长的环境和空间,爱因斯坦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下,如饥似渴地汲取数学和物理学丰富的营养知识,这时,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转移到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方面上。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就对感兴趣的事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这是一种罕见的、人类独特具有的最优秀的创造思维的品质,可是这个拥有纯真的天性,充满创造思维的科学奇才,所遭到的境遇却是:因为怀疑牛顿的经典力学,而被人们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疯子;在课堂上提出希奇古怪的问题,常常让教授尴尬的无法回答而当众出丑,对相对论的数学运算和理论求证,让爱因斯坦无法在课堂上认真上课,他是学校的差等生,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尽管大学里的学术权威对他异想天开的荒诞想法,感到匪夷所思,进而横加指责,无情地摧残。但是爱因斯坦的思想早已深入浩瀚无际的宇宙空间,去探索研究运动天体的引力是如何使光线发生弯曲的物理问题。既运动天体以光的速度运动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和问题。
  年轻的爱因斯坦借助数学、物理学工具,在人们的嘲笑和讽刺之中,写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相对论》,开创理论物理的新纪元。
  从爱因斯坦曾是一个笨孩子、学习成绩糟糕的差等生,成长为杰出科学家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启发。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注重孩子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细心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和天赋要为孩子创造条件,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和天赋。
  第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尽最大能力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为孩子树立坚强的信心,当别人认为孩子蠢笨、想法古怪的时候,要相信孩子、鼓励孩子,给孩子发挥才能和创造力的勇气和力量,为孩子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坚持鼓励和表扬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要限制孩子的想法和主动性,加强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鼓励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即使孩子的想法离奇古怪、错误百出甚至幼稚可笑,也要耐心纠正,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关文章请查询:中国养成教育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