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张艺谋:男人成功必须有一个伟大女人来促成?

标签:
机遇张艺谋品读男人女人教育 |
品读张艺谋:男人成功必须有一个伟大女人来促成?
机遇能促进一个人的成功。机遇具有四大特征,一是过了这村就没了这个店,稍纵即逝。二是对于别人来说是机遇,对你你来说,很可能不是。三是当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机遇的时候,这个机遇不再是机遇,而经常是负担。四是意识到自己抓住机遇后,就应当把机遇发挥到最大值。
如今80后90后其实是无法理解张艺谋当年的辉煌的,他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颠峰。
考电影学院是张艺谋生命中的一次至关重要的机遇,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始文革后第一次招生,张艺谋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摄影作品,找到了电影学院招生办,他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素养令老师赞叹有加。但是,学校规定招生的最好年龄是22岁,而张艺谋当时已经27岁了,制度无情,是年龄让张艺谋失去了机遇,尽管多方奔走,终无结果。

张艺谋失望至极,但仍未绝望,他属于那种只要还有一点点可能,便会死死抓住不放的人。他听了一位熟悉政治朋友的建议,给素昧平生的当时的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言辞诚恳的信,并附带了几张自己的摄影作品。
经辗转,黄镇部长果真收到了张艺谋的“群众来信”,颇为爱才的部长认为,张艺谋人才难得,遂写信给电影学院,并派秘书去游说,终于使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了张艺谋。
好事多磨,到了二年级的时候,校方以他年龄太大的原因,要求他提前离校肄业,而此时黄镇部长已经退休。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伯乐之上。而所谓命运,无非就是抓住机遇和抓住机遇的能力。张艺谋给校领导写一封诚恳的“决心书”,强烈表达自己继续求学的决心,再加上任课教师的爱才之心,终于如愿以偿,继续念到毕业,从此,张艺谋迈上了漫漫的艺术创作之路。
张艺谋的特殊才华是将自己的专业(摄影)所炼成的色彩和构图能力,极度发挥到角色和情节所需要的地方,且能满足社会文化需要或者人情世故(这,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本质)。尽管有人说,张艺谋是中国文化的挥霍者或者“污蔑者”,但我仍然认为,谁可以将才华溶解到你所想要的东西里,谁就是真正的英雄。

我非常喜欢作家叶细细的分析,道出了我的很多未能清晰表达的想法,这里想引用如下:
张艺谋和琼瑶在某一点上很像,捧谁红谁。也许正因为这一原因,很多演员极力想认识他们。
作家莫言曾说过:巩俐和张艺谋的关系,恐怕不能简单以绯闻总括……这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过了一段艰难的人生和艺术的探索道路,并且共同体验了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沮丧。
我对张艺谋的敬佩,更多是一种创业意义上的敬佩。因为他做电影,有一伙人齐心协力,再艰难也一起挺,坚持到最后。
有这样两个名字:王斌,张伟平,一直记忆深刻,前者是张艺谋的文学策划,后者是张艺谋投资运作商,这两个人除了杰出的才能以外,更加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挺自己的战略伙伴,使张艺谋的事业如虎添翼。
也许做生意或者从事某一种职业,怎么做都可以,但要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一伙真正的兄弟,一伙经得起考验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