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没病,就一定健康吗?

标签:
健康中医心教育 |
身体没病,就一定健康吗?
教育的最终使命是:激发人的潜能,健全人的人格,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我的观点是,我们要进入一间屋子,必须先找到门,进而找到门上的门把。教育的使命就像一间屋子,我们要得其门而进。这个门就是心门,而门上的门把就是习惯。
也就是说,培养人,必须先养心,心的温度决定潜能开发程度,而心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心健康了,才有可能培养好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总而言之,教育,先要养心,要养成一种状态!!!
关于心的健康:
才女林采宜在她的新书《底色》中这样写道:
都说吸烟有害健康,什么是健康,健康仅仅是活蹦乱跳的四肢?自从我们告别了有天有地的老式弄堂,搬进了“人笼子”,自打我们告别了夏天的扇子、蚊子,冬天的炉火,呆在一年四季都是封闭的空调环境里……我们已经不再健康。
她还说,空地没有了,野草没有了,雨打芭蕉、鸟鸣树梢的自然声音被高保真音响所替代,我们在健身房的滚动皮带上汗流浃背地“跑步健身”,自欺欺人地营造所谓的“健康”,就真的“健康”了吗?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唯一的用处是体验活着的种种滋味,在林采宜眼里看来,男人把沮丧埋在烟灰里,就和女人把惆怅倾泻在泪水里一样,是倾诉情绪的一种方式。若戒了烟,犹如绝交了一个贴心的朋友,失去了最后一个排遣烦恼、寄托心情的朋友,我们的“健康”还剩下什么?
我并不赞同男人通过吸烟获得真正的健康,但我完全赞同林采宜对健康的基本认识,那就是“真正的健康是心的健康”。
心健康了,人就健康了,很多残疾人看起来“五体不满足”,但比正常人“健康”,而生活中有多少人看起来活蹦乱跳,其实是“残疾人”。
我很推崇高明的中医。高明的中医家,如我的好朋友中里巴人就紧紧抓住一个任务:医“心”。医“心”的第一任务就是调整人的整个心态,形成一定的认识高度(状态),进而对症下药,四两拨千斤,最后落实在人的自我恢复自我教育的能力上,所谓“求医不如求己”。
前一篇:女人最需要什么?男人最怕什么?
后一篇:哈佛为什么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