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格
林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825
  • 关注人气:5,3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的悟性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2008-05-12 13:50:06)
标签:

悟性

觉悟

教育

人的悟性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林格/文

 

  有读者反复问,如何培养自己的悟性,如何引导学生的悟性形成。我专门写过这一篇文章,复述如下:

  

  汉字妙不可言。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也是智慧的原因。比如,悟字,竖心旁,应当是“用心”的意思,右边是“吾”,就是“自我”,加在一起,就是自悟顿悟,心学慧学。

  我们就经常在说谁的悟性好,谁是知性女人(注:按照哲学解释,知性应当是悟性的意思),谁悟道了,等等。都是由这个汉字的内涵和外延所景及的。

  而按照黑格尔所赋予的内涵,悟性的特点如下:

  一、悟性坚执着固定的特性和多种特性间的区别,凭籍理智的区别作用对具体的对象持分离的特点。

  二、悟性坚执着抽象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着。它将具体对象拆散成许多抽象成分,并将它们孤立起来观察。

  三、悟性坚执着形式同一性,对于对立的双方执非此即彼的观点,并把它作为最后的范畴。

  但黑格尔所指出的悟性所显示的片面性与局限性,正是人的觉悟的终极,就人的认识而言,我认为,康德及黑格尔所提出的认识模式:感性——悟性——理性,已经显示出了操作的消极性。

  在实现人的悟性的过程,其更加有效的模式是:感性——理性——悟性。这与佛教的觉悟模式:戒——定——慧,几乎异曲同工。

  感性,是指感觉上的认知,理性是逻辑上的抽象与总结,只有在理性层面上,才能进行悟化,亦即形成“跳”出来之后的新认识,是跃迁式的。这一观点基本上可以推翻黑格尔的认识三段论。

  悟性认识包含了人们从理性认识中提取出来的模式,是学透了能灵活应用活化了的的知识,是完全属于自己个性所有的知识,更是人们在理性认识中亲切感受到的真谛,我们就经常可以看到,没有悟性的人,书越读越笨成了书呆子。另外,一个缺乏悟性的女人该是多么不可爱。

  悟,就是在理性中寻找感性,在抽象的理性中寻找更高级的感性。悟性,是在理性中所隐含的更高级的感性。

  如果说,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是“钻进去”,那么从理性到悟性的过程是“跳出来”,这与我们所已经认同的“实践——理论——实践”是一致的。从左右脑协同的角度上看,“钻进去”是左脑的逻辑思维,“跳出来”是跳出左脑,进入右脑的获得模式上的确认,这就是人的悟性。

  如何将自己心中的悟性认识传达给别人呢?

  可先说说佛教的成功做法。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它的基本特点是:解脱苦难,自度自人。

  佛教的主要内容是三学,即:戒学,定学,慧学。戒是指戒律,有所不为才可有所为,在语言、行为、思想等三个方面防止过失。定是禅定,即专心致志,屏除杂念,心住一境,观悟四谛。也就是让内心真正静下来。慧是智慧,是顿悟的实现,即洞察一切真相,获得智慧解脱。

  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其他宗教的觉悟模式:基督教的特点是敬爱上帝,爱人如己,它的经典觉悟模式是“礼拜”,主要内容是唱赞美诗,祈祷,忏悔,诵读圣经。让集体在一个好的环境下接受感染,潜在隐蔽学习觉悟,是为“潜移默化”。伊斯兰教的特点是敬仰安拉,信奉古兰,它的觉悟模式是“朝觐”,朝觐的仪式极为宏大,多者可以达到几百万人,朝觐者须潜心参与,在“活动成长法”。而发源于我们国家的道教,道法自然,清净无为,因为其倡导的核心理念是“道”,道是万物之源,道教将觉悟模式归纳在精——气——神三个境界,与佛教的戒定慧似乎是对应的,精是是指身体与遗传,需要填空补虚,气是指代谢、能源,神是指神经、控制。

  人是悟性是怎样获得的,又是如何传达给别人,从宗教的角度上基本我们有了大概认识,但这是不够的,如果要更加深入的掌握“悟”字深远内涵,还需要结合脑科学的原理,进行消化,活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