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朋友推荐几本关于爱、关于心灵的书

(2007-08-19 15:42:02)
标签:

校园生活

 
从来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著

——向朋友们推荐关于爱、关于心灵的几本书——
 
  
  问学式培训期间,有同志问:暑期炎炎,可有好书推荐一二。
  想了想,还是索性开书单吧,读书关键在于用嘴啃,而不是用眼用心浏览。书无所谓好坏,关键是读书的人。以下书单仅供参考。
  
  一、《放下。爱》
  我不信任何宗教,但我景仰任何宗教的领悟境界。
    素黑的领悟自然也是超乎宗教的,甚至也是超乎所谓心理学的。我一直很欣赏素黑的这句话:世上没有不能失去的,除了内心的自由。   

  本书是素黑针对人在两性情感中出现的执迷、盲目、贪恋、任性、绝望等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智慧透彻的观照和深层解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作者将两性情感中常见的种种典型困局剖解得淋漓尽致,引导读者直面自己的心理症结,寻求自我疗愈和心灵的健康成长。本书得益于作者扎实的心疗学背景和丰富的个案治疗经验,是一部关于两性情感心理咨询的精彩实用指南。

  

  二、《求医不如求己》

  作者中里巴人是一个真正的高人,有幸一起吃过几次饭,其从容的道行与境界,是我等鄙夫俗子能及?

  本书讲解了中医的自在与自我处分方法,读了能让人觉悟怡然,举一反三,自然是医之根本,甚至给了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人很多启迪与前进的动力。

 

  三、《正见:佛陀的证悟》

  我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与偏见纠缠的一生,不管是哪一种宗教,其核心任务,就是“正见”,不一定从宗教的角度看问题,但可以借鉴宗教的方法,有时能豁然。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所著,本书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藏传佛教的老师,也是闻名影坛的导演。在书中,他以电影的虚拟实境,巧妙地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世界;而证悟的过程就彷佛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因而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
  
 

  四、《窗边的小豆豆》

  再次推荐该书。之前曾在《青年教师成长之旅》中重点推荐过该书。这样的书是罕见的,值得反复读。

  本书由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所写。该书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五、 《克里希那穆提传》
  我身边,也有克氏这样的人,比如京城教育界五少之一:皇甫军伟。他的那种大爱情怀及哲学心肠,几见克氏式的灵秀与光亮。
  克氏的书(在大陆出版的)基本上都读过了,敬畏之心不止。

  克氏是20世纪最卓越的灵性导师,一生在印度和西方世界传播他的教诲,他坚强无畏,言论和著作无法归属于哪一种宗教,既非东方也非西方,他一直启发人们自我觉察和探索,以及放下自我、宗教与民族的局限与制约,通过个人的意识转化,以获得单纯而开放的心灵。他的智慧和洞见不断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士。但是他一直宣布他不是权威,他解散为他设立的“世界明星社”,宣布真理乃“无路之国”,任何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无法一窥究竟。
  克氏自己认为,他虽演讲无数,书也出版了不少,但他的教诲不是这些书,他说:“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诲,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克氏的话语指出了一条路,那就是认识你自己。

  本书是对他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他的启发和教诲、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的真实记述,是了解克里希那穆提和他的思想及教诲最重要的一本书。
  
 

  六、《小时侯》

  我们这个时代孩子是没有童年的,经常由此产生一种悲悯。很难想象,没有童年的新一代,将来如何支撑心灵的天空?这是教育的悲哀,还是时代的局限?

  本书是一位年轻的作者(桑格格)写的一本有趣而让人沉痛的书。任何一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在内地有过童年时光的中国读者,都可能会在桑格格的《小时候》中找到共鸣。这部半自传体和半虚构的小说以混合着四川方言的口语写成,它选择了一个成都女童的主观世界作为展开方式:从最细枝末节的玩物、游戏、口头禅、流行的人和事,到整个似曾相识的童年经历,这一切被作者以散点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如同儿童记忆特有的前后颠倒和琐碎,于是在一个大的时间框架下,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被化解成无数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使小说几乎可以从任何页码读起。
   

  祝大家阅读——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