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相对人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言,西方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神为本”,因为西方人认为神主宰着一切。
“上帝啊……”。
这句感叹可能是世界上最巧妙也最流行的文化符号之一。
因为这句话沟通了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这样一个比方:
单独的人是无能的,上帝也不能单独运作,单独的上帝有能力而没有工具。
单独的人是空心竹管,没有人在上面演奏乐曲,没有人使它充满音乐、旋律。单独的上帝则有能力创造旋律,却没有空心竹管造一支长笛。
这就有了基督,基督是上帝唇边的长笛。
也就是说,基督说的就是福音,当人不由自主念出这三个字时,基督的精神彻底得到展现。
(二)
有人曾建议我信仰上帝,从而介入人的精神建立的重大事业中去。
我笑答之——
信仰则是你为上帝牺牲和奉献,无怨无悔;寄托是人无助时,有求于上帝,利用上帝。
所有的宗教,当你把她当作寄托的时候,她将为你带来安慰与心理支持。
当你把她当作信仰的时候,她给你带来了安全感,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带给你思想上的“局限”与“教条”。
甚至还有人因我经常阅读禅学的缘故,认为我必然是有缘于“索性做了和尚”,至少可以做个“西坡居士”。
其实,非也。
人在精神上真正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局限,更不是教条,所有内在精神的建立需要依赖于调查研究、内证实验以及理性思考。
况且,不是什么都得讲究“缘分”嘛,不同的人,不同的缘分,会有不同的选择。
(三)
一般而言,有宗教信仰的人,我想是幸福的,但大抵是因为有了更加贴近具有共同语言互相依赖精神的“姐妹兄弟”而已,人是孤独的动物,驱走了孤独,自然幸福。
不管什么信仰,其实并非多么多么高深,而只是一个“念头”而已。当人的这个“念头”仍然没有确立的时候,不必强求。
对于尚未有“缘”于任何信仰的人,我觉得可以先努力形成自己稳定的、高效的、简约的思考模式,一旦应承,也不至于“沦陷”、“惶恐”、“迷茫”。
倒是特别想有机会与信仰基督的朋友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会在自己不自由、恐惧、惊讶、极度刺激时,都喜欢感叹“上帝啊”?
(四)
写了前三节,顺便问道于朋友,谭易给我短信说,为什么人都不由自主感慨“上帝啊”,是因为太初造人的时候,在人的心里留了空间,是预备神自己来充满。因此人有呼求上帝的本能,但骄傲的时候不会,因为心里充满了自己。
非常好。
你认为呢?还有新的答案吗?
后一篇:启发人的悟性的一道好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