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在博客上只听鼓励话?
文/林格
之前写博客只是随心所欲。
想到写到。
最近受了新浪编辑唐晓芸同志的鼓舞——不是勉励,而是鼓舞,这种鼓舞是因为晓芸同志极具聪慧天赋且可爱好玩。我终于知道新浪为什么能做好的原因了。
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放肆地写博客了。
我曾经说过,我的博客向郑渊洁学习,只听鼓励话,不听其他话,一切不属于鼓励话的评论一概删掉。
也就是说,在我的博客上,你什么评论都可以写,但很可能被删掉。
在其他场合下,我一定虚心听取意见,闻过则喜。
嘿嘿。
为什么呢?
因为,博客是个人的话语空间,其语态是自说自话而非学术论文需要人来求证。
另外,我觉得博客的语境形式是默认形式的。
默认语境分为三种:
1,比如,我给五个人讲笑话,其中有一个人听过这个笑话,在我还没有讲完的时候,这个人就抢先把包袱先揭开了,自以为很聪明,其实愚蠢至极。高素质的人在这个时候都是微微一笑,表示默认。这并非对讲笑话的人会“怎样”,而是让其他四个听众一个获得快乐的机会,这种语态也可叫成人之美。
2,比如,我们听得多见得多了,就是那种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控制的“骂街”,在任何一个地方随意骂街都很有可能挨揍或者被“逮”起来,至少会被旁人认为精神失常。只有在博客这个具有自由发言权的地方可以被宽容和被无奈接受,但我觉得“给的自由过了火”,不利于国人的性情修养。
3,比如,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可能在没人监督的时候,有人就很有可能在水池里小便,吐口水,之后也许自己也仍然会继续在这里游泳,无大碍,但也不会有人追究。随后可以一走了之。但,后来的人呢,则很可能责怪游泳馆不善管理。
等等。
基于此,我觉得在我的博客里,只保留鼓励的话,会使后来的人有一个好的环境。这样做有三个具体的理由:一是千万不要以为,你删掉了别人的话,就是不民主,不宽容,不让不同意见,民主都是人内心的追求。二是大多数人会感谢你,就像你经常在自己住的院子里打扫卫生,而客人来了会赞叹你很勤快讲卫生一样。三是人的成长都是在鼓励的情况下成长的。你说呢?
但这个“度”确实很不好掌握,所以,我觉得“只听鼓励话”比较好操作。如果有人实在无法忍受我的强硬,至少享有保持缄默的崇高权利,这叫“民主”。
前一篇:林格笔记:如何培养阳刚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