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最最需要的是抬起头来做人

(2006-08-30 17:26:40)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GOOLE上键入“杀母”或者“杀父母”,竟然有13200条相关新闻。

我们国家孩子杀父杀母案屡屡发生,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这让我们不得不对当前的家庭教育敲响警钟。

与著名的浙江金华徐力杀母案一样,李某杀父母的案例同样残忍,但更令人深思:

据报载:

李某在一天之内,分别将身为教授的父母残忍地杀死了,并将尸体切割装箱后扔到了大街上。

当被审问为何杀死父母时,他回答:“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家庭对我的错误管教方式。另一个诱因是导致我杀害父母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对我恋爱的粗暴干涉。”

“在别人眼里,我的家庭是相当完美的。”“可是,谁了解我心理上的痛苦呢?谁又知道我生活在怎样一个压抑的家庭环境中呢?”李某讲起在杀死父亲之前,父亲讲的最后一句话:“你有什么要求、需要可以对爸爸讲嘛,何必走此下策!”同样,当李某下午用皮带结成一个环套住母亲的脖子时,母亲用很少有的平静口吻对儿子说:“你有什么要求,需要什么,完全可以向我们提呀!”儿子却回答:“晚了,妈妈,你们要早些这样和我说话,听我的意见,我也不会走这一步。但是,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当李某讲完这段令人恐怖的凶杀过程,说:“他们都死到临头了,还在问我需要什么,好像我只是因为物质上的要求得不到,才去杀他们的。他们一点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儿子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东西——平等、自主。”

  从类似家庭悲剧中,不禁让我们反思:无疑,很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存在问题。高压的教育、管教方式,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更加值得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是,现在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我认为,孩子的真正需要的至少有三个,找到了这三个需要,我们就找到其他的需要,以及教育的策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发生。

 

孩子的第一需要是:抬起头来做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

这是针对树立孩子自信而确立的教育原则。

自信心对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和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自信心是人格的核心。父母或老师对孩子都充满很高的期望,但是如果在孩子遇到挫折或失败时父母不是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批评指责,那么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有的孩子在学习时,可能会因为课上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认为自己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失去信心。如果这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批评或讽刺比较多,而帮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较少,那么孩子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对自己的将来更加灰心。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多鼓励孩子,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要褒奖。孩子的认知能力是由不会到会逐渐提高的,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我们建议:

  父母要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降低,给孩子制定一些容易实现的小目标,一步一步向大的目标迈进。

  在孩子面临困难时或出现差错的时候,我们应该耐心的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到症结所在,这样对建立和睦友善的家庭关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孩子的第二需要是:身心需要放假。

人是不能永远都是紧绷着的。

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育才是最最重要的

因此,给孩子的身心放个假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希腊哲学家亚拿萨哥拉说,给孩子放一天假,一切都会好起来!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解放孩子的手脚,释放孩子的心灵。提供宽松的环境。比如,可以每天固定给孩子留一段属于他自己支配的时间,他可以自行安排他喜欢做的事,父母不要干涉。

支持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捕捉孩子的快乐,保护孩子的兴趣,捍卫孩子的权利,给孩子信任,让孩子在体验中健康成长。

引导孩子要顺势,切不可强扭。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时,要做个有心人,多倾听,少唠叨,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成为孩子的朋友,从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然后掘长补短。

 

 

孩子的第三需要是:尊重差异,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成长。

德国哲学家弗·谢林说,真正的教育会产生各种差异:个性上的差异、成就上的差异、智力上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好现象,因为衡量世界进步的尺度是差异而不是平庸,是出人头地而不是千篇一律。

真正的教育倡导:我们追求教育的结果是多样的,每个人可以形成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爱好;可以在不同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所建树,不必局限在传统优势职业里;允许智力发展的差异性,不必苛求人人都要成为爱因斯坦;可以在多方面培养人的各种能力……社会是个大舞台,它需要各行各业的人,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只会做相同的事的人。

试想,如果一个民族,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异,所有的人都做同样的事,水平不分高低,都享受相同的待遇,结果会怎样?人们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只会庸庸碌碌一生,而整个民族则将失去创造力,最终归于平庸,逐渐走向倒退。

可是我们的父母总喜欢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其实,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美好特质与潜能,关键是能不能发现它、发扬它。我们的文明、我们的历史、遗传的差异、后天成长的环境等等因素,都在促进着我们的大脑这一部分或那一部分的发展,同时也可能抑制着大脑这一部分或者那一部分的发展。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一个孩子具有不同的秉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不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孩子的能力;细心地发现孩子的特长,看他哪方面的能力最强,并着力加以培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