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格
林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843
  • 关注人气:5,3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任性,独立性,或者韧性?

(2006-06-28 18:58:22)

    任性,还是独立性,或者韧性?

 

    文/林格

 

 

 

    在做管理分析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三个模棱两可的人性化管理问题:

  如何维护人的独立性与创造性?

  如何有效引导人的韧性?

  如何克服人的任性?

  今天碰巧谈到这个问题,我说在做教育研究时就已经发现,儿童任性的问题与企业管理分析中的任性问题异曲同工、惊人一致。

  以下是教育上对任性的分析与处理:

 

什么叫任性呢?我们先举几个例子来分析:

——小明已上小学六年级了,爸爸妈妈带他上公园,孩子想跑着玩,爸爸妈妈不让,非要拉着孩子,孩子说什么也不听,自己跑到山坡上玩去了。家长说:“这孩子真任性,再这么不听话,下次不带你来了。”

——小刚特别喜欢制作飞机模型,一干起来什么也不顾了。每当这时,妈妈叫他去买东西他都不动。妈妈指责他,他更拧,说;“不去!不去!就不去!”气的妈妈说道:“我哪辈子怎么这么倒霉生了你这么个‘拧种’!”

——小红跟妈妈到商店去买东西,看到玩具枪就不走了,非让妈妈给买。妈妈说咱家已有好几支了,不能再买了。小红说什么也不依,坐在地上不起来,妈妈生气打了他一巴掌,他躺在地上打滚。最后,家长还是妥协了,说:“这孩子天生的这么拧,没治了。”

上面三个例子,哪个是真正的任性呢?

 

分析一:

前面提到的第一个例子就不能算任性,而是孩子正常的心理要求。家长一定不能把孩子这种独立性视为对自己权威的蔑视,要允许孩子有独立见解,允许孩子提出不同意见。不要要求孩子事事都听家长的,只要孩子做得对,家长就要支持。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但是,由于孩子认识能力低,他们还不会深刻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缺乏生活经历,还不会预见前面可能出现的危险,因而可能过高估计自己,做出一些冒险行动,这在家长眼里显然是不听话、任性。因此,家长要加以疏导,在放手的同时给以耐心的指导,而不要把孩子死死地拴住,在防止任性的同时保护孩子的独立性。

 

分析二:

第二个例子也不能算任性。孩子倾心于自己的爱好,一心钻在小飞机模型的制作上,这反映了孩子浓厚的兴趣,旺盛的求知欲,一心要把自己的模型做好,这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孩子正在精心于自己创造的时候,家长要给以支持,不要破坏他的情绪,分散他的精力,使其创造力得到发展。

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要求孩子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绝对服从家长的支配,孩子“任性”没了,可“韧性”也没了,这样要求的结果只能扼杀孩子的个性,使孩子成为一个毫无主见、唯唯诺诺的庸人。

鲁迅先生说,人要有点韧性。就是说,人要有点主见,有点坚持性。这是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没有韧性的人,是很难成才的,古今中外凡是有建树的人都是有韧性的人。

 

分析三:

第三个例子才是真正的任性。家长平时娇惯孩子,什么要求全满足,一不满足孩子就发脾气。明知自己不对还要坚持,这是任性的表现。

任性的孩子的表现是对家长的正确劝告故意不听,稍不如意就犯拧,拧劲一起来,家长怎么说也不行。任性的孩子总爱以“不吃饭”、“大哭大闹”、“满地打滚”等为手段要挟家长,一旦他们以“胜利”告终,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

  任性有碍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干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没有任何约束,性格就要向不良方向发展,就会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不冷静,爱发脾气。家长要下决心帮助孩子改掉任性的毛病。

任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与人的神经类型有关。但是,关键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影响。大多数孩子任性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放任、迁就;二是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三是家长蔑视孩子的人格有些家长总爱讽刺、挖苦、漫骂孩子,或者当着众人面数落孩子,有时家长的话虽然是对的,但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心里明白自己错了,可为了保全面子也不能接受批评,于是就以“拧”来对抗。

 

那么对于管理中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