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格谈能力(四)

(2006-04-17 08:19:55)

  文人的虚弱:想得到,但做不到

 

   文/林格

 

 

能力的实质是——想得到,并且做得到。

有知识但没有能力,或者想到了但做不到,看起来,好像只差那么一点点,实质上,差之甚远。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到,做不到呢?

在“想到”和“做到”之间有一座怎样的桥梁呢?

这座桥梁——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开窍”。

人没有“开窍”时,即使知道了,想到了,还是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还是不能转化为有效行动,达到目标。

比如,不善于读书的人,书读得越多就越糊涂,知识就成了人的拖累,而会读书的人,可以通过读书导致开窍。

 如何提高执行力,也是这个问题。

我曾经在前面深入讲到文化人的书呆子气与书卷气的比较,见:

 

相关链接:《书生是不是贫穷的代名词》

 

 

  现在看来,“书呆子气”的核心正是没有“开窍”,而文化人的“虚弱”、“缺钙”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开窍,也就是一个人如何开发自己的悟性?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质上也就解决了能力的自我培养问题:开窍=理解+顿悟。所谓理解,就是可靠的概括;所谓顿悟,就是超越的思考。

 

  开窍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一个经典模式:

 

 第一模式

读万卷书

  就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获得足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区分、整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二模式

行万里路

  就是通过实践、体验、接触,在阅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的认识与归纳。

  

第三模式

阅人无数

  就是大量接触不同的人,从不同人的身上找到相通和交集之处,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第四模式

跟随成功者的脚步

  模仿与跟随是普通人获得顿悟的一种捷径,模仿与跟随就是自我训练,就是从训练中获得可靠的理解。

  

第五模式

高人点悟

  高人的启发与点悟,是人开窍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的至高形式。中国的所有智慧高度集中到“启发”两字之上。

  

 

 

  如此反复,然后,顿悟不速而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