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到不觉得袁老先生不会怎么太在意什么院子不院士的,因为如果他把院士当做一个人生很重要的目标去追求的话,那耐得住寂寞蹲在地里研究水稻怎么增产了。关键是我们怎么把这种制度来真正的成为那些名符其实的人才价值体现平台这很重要。我们多少事是这样啊,大家因为够的,或者是领导不认可,那么大家认为是土瘪的,可人家领导就是喜欢,大家不喜欢不要紧,领导可以操作实现。袁隆平是顶尖人才,所以大家看到了,大家为他鸣不平。可是有多少被制度以外的东西掩埋了许多本来可以发挥的更好的人才呢。
袁老先生用实践在证明着自己就足够了,而且他会是那种我有土地就足过了,因为他的事业在那广阔的土地上永远不会止步。
至于美国人把他吸收为院士,是有自己的用意的,美国用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象世界展示自己的公平,可我们恰恰就有许多制度的漏洞和人为的问题让美国人来证明自己如何公正。不同的不公平在世界上都存在,但是我们的不公平有些时候就让人感到捉襟见肘、
以下是网友对这件事的评论:
袁隆平的落选“院士”,恰恰真实地真实地“暴露”出当前我国“院士制度”存在的问题。
被部分“学术霸权者”(简称“学霸”)把持着的“权利圈”,成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权力王国,不废除学霸的“终身制”和由少数人的“投票决定制”。袁隆平只能当选成“美国院士”,而难于当选为“中国院士”,这是既是“笑话”又是“现实”!
这位讲的太有道理了,学术界真的没社会想的那么清高,袁先生不搞关系,想评院士,在中国的社会,恐无可能.再换个角度,那么多的所谓院士,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实实在在做的事情,大家又看到了多少感觉到了多少.院士真的能代表最高水平吗????不相信,中国的人脉太可怕了!!!
制度的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是谁来负这个责任的问题。没有人来负责,出了问题,托辞到制度的原因,该负责的人,就可以不负责任了。历来如此,这才是最要命的,和应该首先解决的!
这正说明中国社会关系学在中国科技界不被重视.袁老----又一个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
我记得陈至立委员曾说过的一句话:院士越多的地方就越容易产生院士。是呀,当今社会还是摆脱不了那种朝里有人好当官那种环境,让真才实学的人埋没的太多太多。
这种情况其实很多,不光袁隆平一个,比如大科学工程HT-7U托卡马克(人造小太阳)的负责人万元熙不也是20年苦苦攻关,他个人对于院士不院士的称号好像也是无所谓,既然路甬祥已经意识到这种制度的缺失我想改变这种状况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