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参加了一个叫做国际财资管理师的考试,最终顺利通过,最近一段日子的辛苦努力,也算是值得了,其实过了就过了,没有必要再写个长微博,也许也有人会说,谁没考过试啊,大家不都是考前备战到最后顺利通过,你丫有什么不一样啊,的确,我的周围有很多同事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资格认真考试,什么AFP,CFP,FRM甚至包括在读MBA的都有,比起来,我只是一个职业生涯考证中的小菜鸟,根本不值得一提。
之所以非要写个长微博,其实也只是记录一下最近一个月的备考感想,一种人生,一种记录,说实在的,和我没有报名参加这种资格考试之前对待资格考试的态度,还是很不一样的。
我不是一个学霸,也不是一个考霸,只能算读书时期成绩前列,对于考试,基本每次都是毛竹在胸,有的时候还经常提前交卷得瑟一下,可以说,高考前的我,没有畏惧过考试,天下考试一个样,按照我曾经的学习复习模式,没什么大不了的。
进入大学以后,由于自由度严重放宽,平时上课也就没有像以前那么认真,到了期末,老师都会给划题,虽然书本很厚,但考及格也不是什么难事,虎躯一震,三个学分到手,因为没有了单科排名,所以思想上也放松了,虽然有奖学金的刺激,但由于鄙人英语是永远的伤,所以也就不去凑这份热闹了。
一晃四年毕业,进入职场,作为一个银行工作者,没做过的不知道做过的痛,银行的考试也许是所有职业中最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内部考试虽多但不难,因为有题库。
往往考试前会下发题库,只要将题库背熟,一切也就不在话下,尤其是客观题,甚至到了看答案就可以划选项的境界,所以,七年过去,这样的考试经历了太多,从来也就没有当回事。
直到我这次碰到了CTP考试,这次考试报名是我跟着才女主任报的(注:才女主任乃我行一大学霸加考霸,虽年长我六七岁,但其记忆超群,非凡人所能企及),报名过后,参加了一次闭关培训,培训过后,就是将近两个月的自由复习,然后便是今天的考试,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考试会有如此之痛苦:
1、此考试乃引进国外,教材直接翻译国外,外国人的思维和中国人完全不同,教材的编写杂乱无章,前后多次重复,先有果再说因,两本教材看了一遍过后,盲目且无头绪。
2、我非金融专业,对于里面涉及到的金融基础知识一无所知,等于重头学起。
3、考题相当之灵活,就没有像中国人考试那样照搬教材,知识点非常之细,你要会做题,必须前后融会贯通,两本八百页的书全装你脑袋里。
4、该考试引进中国才两三年,除了培训中心提供给你的一本模拟习题册,网上没有任何模拟题可供不断检验检测。
在此情形下,我看过一遍书之后,顿时慌了,这要是过不了,无颜面见江东父老。
于是,花了一个月时间每晚看书,然后花了半个月时间做题标注,再花时间再看书,再做题,再看书……总而言之,我把我高中时候应对考试的技巧老本全拿了出来,即便如此,每次做题,还是存在很多知识盲点,不是记忆出错,就是概念混淆,不是漏下一个就是计算错误,相比之下,才女主任应答入流,信心满满,离考试尚有两个礼拜,她做一套模拟题170题,一共才错11题,我对她崇拜之情有如滔滔甬江水之外,只能继续苦读。
我发现,我已经蜕化了。
别看仅仅十来年,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别说这种考试,看《一战到底》,很多曾经引以为傲的史地知识,也都模糊不清了,原来,这十年,我都没有好好学习过。
所以,这次考试给我的第一大刺激就是,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考试无敌的我,我和芸芸大众一般,在现实的潮流中沉沦而归于平淡,我一下子也记起了领导曾对我的教诲,让我多看书少玩上网,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提高,包括前天参加行里的新人入行仪式,新行长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的讲话也让我倍感汗颜,我有什么资格骄傲和自豪,比起以前那个能把正本历史书吃在肚子里,能把数学公式倒背如流的我,我早已经蜕化的不成样子。
在艰难的备考下,上午顺利通过,回顾过去的两个月,我花了很多时间看书,尽管这书看得功利,完全是为了应对这次资格考试,但是毕竟也是在学习,书里的知识虽说有点前卫,但很多都是在未来五到十年可以用到的,也有部分是我和目前的工作相关的,要说收获,这也算是其中之一吧。
当然,经过这次考试,我对我将来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必须不断学习充实,否则真的要蜕化,现在才30岁,要是40岁50岁了呢,前几天,老同学小薇也在微信上嘲笑我,她虽也在银行工作,有孩子要养,但学习从未落下,她参加了各种考试,目前在读MBA,而且还要继续读别的,而我周围的几个同事,也经常在外培训,然后参加考试,也常常可以看到他们在办公室学习的身影,哎,自愧不如。
奋斗吧,骚年,考试虽结束,但学习刚刚开始,继续这样的学习尽头,开始新的工作。
阿哦,话说大发了,说小点,先把接下来高管考试的题目给背熟了。。。
加载中,请稍候......